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岳阳楼有什么历史背景?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岳阳楼有什么历史背景?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在历史上拥有非常大的名气,至今依旧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景点,而这种古时候修建的建筑,都会有一段一无二的历史故事,那么岳阳楼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岳阳楼这个名字又是谁起的,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岳阳楼的历史,看看它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大家都知道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闻名于世,介绍了岳阳楼的景观。你知道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吗?它建于公元220年。岳阳楼最初不是为了观光而建造的,而是三国时期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
后来在西晋南北朝的时候更名为“巴陵塔”,在唐代的李白,在这里作诗,之后将其更名为“岳阳楼”,这个名字一直持续到现在,连所在城市也改名为岳阳城,一直到现在岳阳楼都是岳阳城旅游文化的一大招牌。
岳阳楼自建成以来,引起了众多文人的关注。留下了很多记录岳阳楼景观的诗篇,包括洞庭湖景观。岳阳楼的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最原始的韵味,没有太大的变化。
岳阳楼的建筑也很艺术感,整个岳阳楼没使用一颗铆钉,整体造型也很特殊,看上去像古时候将军的头盔,甚至建筑门窗都特别精致,岳阳楼也可以称为古时候建筑的艺术代表,至今还找不到第二座类似岳阳建筑的古建筑。
岳阳楼整个楼高19.42米,宽17.42米,进深14.54米,岳阳楼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5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无数游客慕名前往,就是为了一睹登上岳阳楼一睹洞庭湖八百里的无限风光。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时候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有的结构,由于古时候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时候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时候中国建筑史上是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特的民族风格。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