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楼兰是怎么惹到诗人的 不少诗词中对楼兰的敌意非常的强烈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楼兰和诗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起历史上的神秘古国,楼兰绝对可以榜上有名。因为这个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却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了古人的诗词当中。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和“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还有“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见,在不少的诗词中,对于楼兰都是带着非常强烈的敌意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之名始见于《史记》的所载,又名鄯国,它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时候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的罗布泊西北岸。那么,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楼兰的地理位置和楼兰当时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具体还得从汉朝、楼兰以及匈奴的牵扯上说起。
楼兰故城遗址
西汉时期,汉朝的头号大敌非匈奴莫属。匈奴自秦朝起,就一直不断扰秦朝边境。公元前215年,匈奴被名将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到了西汉前期,匈奴又强大了起来,且屡次侵犯西汉边境,对西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同于强悍的匈奴,那时候的西汉正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并没有和匈奴直接火拼的资本。因此,汉初时候的君主不得不与匈奴进行和亲。
汉高祖画像
这种屈辱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才得以改,而在这场拉锯战中,楼兰也一直扮演着举重轻重的角色。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当道小国,西汉和匈奴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夹在这两个强国之间,也实属不易。最终,为了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楼兰不得不当起了墙头,开始了自己的左右摇摆之路,哪家实力更强就跟着哪家跑。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初通西域之时,使者往来都必须经过楼兰古城,而楼兰的君主为了得到匈奴的庇佑,就屡次替匈奴充当耳目,并且还攻劫西汉的使者。汉武帝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恶气:一个小小楼兰也敢轻视我大汉国威!于是,元封三年时,西汉派兵讨伐楼兰,并俘获了楼兰国主。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于是,楼兰降汉。可是,不久之后的楼兰又遭匈奴攻击,弱小无助的楼兰没有更好的自救法子,只得分遣侍子,向西汉和匈奴两面称臣,只为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
匈奴军队
后来,在匈奴中为质的侍子安归成为了楼兰王,并且和匈奴进行联姻。自此,楼兰成为了西汉的心腹大患。而在西汉为质王弟尉屠耆则是投降了西汉,并且将当时楼兰的情况报告了西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楼兰就一直被中原人憎恨。汉昭帝元凤四年之时,汉朝派遣刺客傅介子去前往兰,将安归刺,并且立尉屠耆为新的国王,将楼兰改名为鄯,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直到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国。前后经历600余年的鄯国(楼兰国)灭亡。
楼兰遗址
从楼兰的生存情况,不难看出一个道理:自古以来,这墙头的确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想在夹缝中求得一丝生存机会,还是得看清自己的位置,并且坚定自己的立场,这样才有望从困境中脱身而出。同时,抛去西汉时期这段往事不说,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楼兰都还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再者,楼兰曾有的辉煌,让它整个世界的文化史上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而后世之人对于楼兰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热情,也表明楼兰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属于整个人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