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是怎么样的 美男子的标准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候美男标准,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郎有才,女有貌”这一对古时候男女的溢美之词,与儒家文化主流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古时候,美丽的容貌只能属于女性吗,男性不可以美吗?《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篇中提到,邹忌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却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虽然这样问妻子是要悟出直言不易的大道理,但是美这一行为也折射出古时候的男性对美也有一定的追求。
戎马行军、学优则仕、出而作的劳动是古时候男子的写照,在父系氏族的传观念中,男子往往要负担一个家庭的经营与生计,受到现实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支配,男子的能力强弱容貌美丑更被看重,所以男子大多都去读书、参军或者辛苦的劳作去了,给男子追求美的空间也就大大缩小了。总的来说,没有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古时候男子追求美与作妆饰。
古装美男润玉
中国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时期,男子敷粉、熏香剃面、敷擦口脂与面脂也不会被世人诟病,而且还可以收获大批粉丝,虽然这个时期经济上非常混乱,生活也极为痛苦,但是精神上确极解放、极自由。没错,它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在经济层面,汉朝末年的大动荡大虽然使长达四百年的中央集权经济瓦解,但也成就了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庄园就像一个小,里面不论什么物质生活生产资料都可以自给自足。颜之推曾说:“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就是庄园经济生活的实写照啦,这样的经济模式为世家大族提供了非常优裕的物质享受,使他们不必为了生计而忙于奔波,从而有大量的金钱与自由时间去化妆修饰自己。
魏晋美男漫画
其次,在意识形态层面,由于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不复存在,思想禁锢也随之打破。经年的战乱之苦、骨肉分离之痛使人们不再把追求价值的儒家仁义道德当作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准则了,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追求,把魏晋思想引向了玄学。个体不再以绝对地服从于群体和为最高价值的实现,转而追求个体人格的绝对自由,这种追求带有“人的觉醒”的重要意义。在魏晋玄学影响下的门阀士族们,便开始极大地推崇和考究人的才情、品貌、风度、言谈、个性、智慧等等品藻,而其中对人物美丽容貌(尤其是男性)的追求,占有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重要的地位,很巧的,中国古时候美男大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所以,接下来的美男评判标准,也大都源于这个时期。
刘昊然古装形象
第一,老天赏饭吃的标准。
首当其冲的标准就是肤色白皙了,公子如玉这一描述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对古时候美男的描述了,小说里常常见~大多的古时候美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面如白玉,白玉不是纯白,而是带有一定灰度的白,形容男子肤色白皙是最好不过的。著名的肤色白皙的美男子不在少数,如汉初有位丞相叫张苍,师承荀子,还有个有名的徒弟叫贾谊。跟随刘邦,但是违反了军令被刘邦下令执行斩首之刑。行刑当,张苍被扒去了衣服,全身地伏在刑具上面,而执刑的监斩官王陵看到了张苍白皙润泽的皮肤,以及他高大的身材,认为长得这样好的男子着实少见,就动了恻隐之心,之可惜,于是王陵向刘邦请求宽大处理,张苍就免于死刑了。从那之后,张苍极为谨慎,恪尽职守,屡屡立功,后来官拜丞相,实为美谈。
朱一龙古装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崇尚肤白更是成为了一种风尚。例如《晋书·王衍传》中对王衍的描述“神情明秀,风姿详雅”。身居宰相的王衍,虽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但也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山涛称为“宁馨儿”,“宁馨儿”的意思就是长得很漂亮的小孩子。除此之外,虽为男子,王衍的皮肤却白净如女子,他结合自己如白玉一样的肤色专门选用白玉作手柄的麈尾,当他手持麈尾的时候,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手的肤色与白玉没什么两样,玉手的赞誉也是来源于此,感觉是魏晋时期的心机oy。正所谓“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再如身为曹养子兼驸何晏,也是“美资仪,面至白”。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的兰陵王,《隋唐嘉话》中也说他是“白类美妇人”。正因为美男子都是肤色如珠玉般白皙有光泽,因此,珠玉也成为了吟咏美男子最常用的词汇。例如嵇康醉态“傀俄如玉山之将崩”;裴楷被时人称为“玉人”;卫玠的舅舅感慨走在卫玠身旁,是“珠玉在侧,觉我行秽”;王敦称赞王衍身在众人之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卫玠漫画形象
第二个标准,即眼如点漆,也就是眼神要有神彩,瞳色要漆黑。眼如点漆与面如凝脂相搭配,感觉就不会丑到哪里去了!中国古时候的对眼睛的审美标准,不论男女都是重神不重形,不论你眼型是什么好看的桃花眼、丹凤眼等等,要是你跟吸食一样,眼神溃散,一点精神都没有,也称不上好看。例如裴令公曾被王戎称赞道:“眼烂烂如岩下电。”即说裴楷的眼神明亮逼人,仿佛照耀山岩的闪电。即使裴令公生病卧床,也依然被王衍称赞道:“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相对于女子,男子更加追崇更为漆黑的瞳色,瞳仁的颜色愈是漆黑愈是显得此人炯炯有神,气度不凡,美男子都需要的必备瞳色!当今的小鲜肉佩戴美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在古时候异色瞳大都被认为是不详之兆,是妖魔鬼怪作祟,反之这样封建促使着漆黑的瞳色更加受到欢迎,所以毫无疑问的,漆黑的瞳色是美男的认定标准之一。还有,美男子杜弘治曾经也被王羲之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东晋名僧支道林长相在记载中并不好看,但谢公见到支道林,也称赞他说:“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可见,古时候男子瞳色如漆,眼神有光彩很为颜值加分啊。
剑眉星目的肖战古装
秀骨清像,风骨清举。第三个标准则是对美男子身材的定义了。魏晋时期的美男与名士,在身材上追求的是脸要清秀瘦削、身要修身细腰的效果,即所谓的秀骨清像。这里特指魏晋时期对美男子身材的标准,有些朝代还以男子身材魁梧健壮为美,如元朝、清朝。历史上不少魏晋美男名士的身材被他人称赞,例如琅琊临沂王氏中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被赞风骨清举,话说琅琊临沂王氏这一氏族中出了好多美男子,上面提到的王衍,还有王羲之的弟弟王献之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美男;还有标俊清彻的温峤、风姿特秀的嵇康、岩岩秀峙的王衍等等,这些大美男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清瘦的身材。清秀两字往往与偏阴柔的美对应,如眉清目秀这一成语上就有体现,不同于浓眉阔目的阳刚美,所以说这是魏晋时期对美男特有的标准。以细腰著称的沈约大美男,不堪罗绮的卫玠小鲜肉都是文弱清瘦、带有阴柔美的类型。再则,这一标准上在艺术作品也有呈现,例如南京西桥墓曾出土的南朝模板砖画《竹林七贤与容启期》上面的八位名士都形象清瘦、宽衣博带、削肩细腰;还有传世名作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中的曹植的形象,俊朗清瘦,眼神哀怨,让人为之黯然神伤。
《洛神赋图》
第二,后天需要凭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变美的条件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就算老天没有赏饭吃,只要你有一双手,而且愿意动这一双手也可以变得美美哒。化妆被称为亚洲邪术,有换脸之效果。所以在古时候,成就美男的很大一个因素与妆容修饰也有关。化妆可不是女子的专利,男子也化,只是程序没有女子妆容那般复杂。
换脸第一要点,便是打底妆,被称为敷粉。粉有两种,铅粉与米粉,铅粉是舶来品,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伤害颇大;米粉在魏晋时期才被发明,后被广泛使用。《齐民要术》中对米粉的制造有详细的记载,用圆钵盛米汁让其沉淀,沉淀物称为粉英,然后暴晒粉英,制作出的粉末即为米粉。较之铅粉,米粉不仅无无害,而且因其粘附性好,持妆效果更久。
涂抹铅粉的唐朝仕女
男子敷粉有很长的历史了,在汉朝的时候,就有男子敷粉的记载了。但是那时候的敷粉不怎么受推崇,《汉书·佞幸传》中记载道:“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駿曦、贝带、傅脂粉。”被列到佞幸这一类中,佞幸指的是以献媚、谄媚的方式得到君主宠幸的人,一看就不被主流文化价值观所接受,但是郎侍中都敷粉好像是当时孝惠帝时期为官者的一种风气。《后汉书·李固传》中也记载道,“顺帝时所除官,多不以次。及固在事,奏免百余人。此等既怨,又希望冀旨,遂共作文章,虚诬固罪曰:‘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胡粉饰貌,搔首弄姿,盘施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悴之心。’”这里记载的是李固在顺帝面前颇受宠爱,各大臣污蔑李固,说的是皇帝出殡的时候,在道路两边的臣民都在痛哭流涕,唯有李固搔首弄姿、浓妆艳抹,左顾右盼卖弄风情,只顾自己自恋,没有悲伤之意。这样的记录说明在汉朝,大家对男子敷粉这一行为存有偏见。
仙气十足的罗云熙古装形象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敷粉可是士族男子中的一种潮流。尤其在魏朝时,敷粉在曹家就像是家风的存在,曹氏子弟都喜欢敷粉。如在《魏书》中记载的:“时天暑热,植(曹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敷)粉。”说明曹植有洗完澡后敷粉的习惯。《世说新语·容止》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武帝怀疑何晏敷粉,让他在炽热的夏天里吃烫的汤饼,等到何宴吃完,大汗淋漓,就让他用红色的衣服擦汗,结果确发现他的脸更加白净了。这里说明何晏是的脸白,何晏是曹的养子,后来做了曹的女婿,但是在《魏书》中却说:“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说何晏是个自恋的人,粉白不离手。史载有争议是常有的时,但是不能抹灭的事实是在那个时期,男子确实有敷粉的风尚。
影视剧《虎啸龙吟》中的何晏形象
换脸的第二要点,就是熏香剃面。现在的男孩子如果胡子拉碴的都会被认为邋遢,和那种留胡子的好看的大叔不一样,所以胡子刮不刮也是影响男子颜值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男子一身汗臭,就算长着再好看的脸,也会被减分。评判美男的标准定离不开熏香剃面。熏香的历史悠久,在古时候受到贵族阶级和文人墨客的青睐,即可以居家养生,还可以陶冶情。
用于熏香的奇巧器具
《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可以看出来,梁朝时期,贵族、士族男子在妆饰自己上面,下了不少功夫,不仅要刮胡子,还要给衣服熏香,还要敷粉、略施粉黛。在当时,名贵的香料都是从西域或南海诸国进口的,例如甘松香、沉香、郁金香、苏合香等,均有各自的特色,香气逼人。况且当时香料的制作工艺益精进,能够制造出一些合成香料,不再只是单纯的天然的不加工的香料了。《南史》中记载的有范晔所撰的合香方,用多种进口的名贵香料调和而成,可以想象那种香味有多好闻。由于熏香耗资甚费,曹曾发布一道《魏武令》禁止烧香、熏香,曰:
“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香熏……令复禁,不得烧香!其以香衣着身,亦不得!”可是,在那个时期,一纸文书又如何阻挡得了潮流的发展呢。魏晋之际,这种熏香风气在士族中普遍传开。士人佩带香囊的非常普遍,如东晋名将谢玄便“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当然口气清新也是极为看重的一点,东汉大臣应劭年老口臭,被皇帝赏赐“舌香”,作用应该是类似现代的口香糖,含在嘴里清新口气。
古时候玉制香囊
换脸的第三要点即敷擦口脂、面脂。口脂也就是口红的敷擦,一定是一个妆容的点睛之笔,提升气色,衬其肤色。口脂就算在现在都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看各电商平台的口红的销售量,一年卖出去的口红感觉可以绕地球三圈,就能知道人们对它的喜欢程度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口脂制作工艺有很大的改,以前的口脂都是在朱砂中加动物油脂,而改之处就是在朱砂中加入丁香,藿香等香料,使口脂芳香。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唇脂制作“用牛髓。……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这种方式提炼出来的口脂还有防止嘴唇干的作用。口脂和面脂也有两大分类,分为护肤品类和化妆品类,魏晋男子护肤护唇,妆饰肤唇的也不在少数。
口脂
到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唐代,由于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更加成熟,人们将口脂中的动物油脂换成蜜蜡,使口脂有极好的黏着性、可透性、光滑性,不仅有妆饰的作用,还能生肌润肤。在唐代,男子们也加入到敷擦口脂、面脂的潮流之中。每至腊,唐代皇帝都会给大臣们还有的将士分发各种面脂、口脂作以慰劳。白居易《腊谢恩赐口蜡状》也记载,“今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唐高宗时,把元万顷、刘祎之等几位饱学之士邀来撰写《列女传》、《臣轨》,同时还常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和百司表疏,借此来分减宰相的权力,人称他们为“北门学士”。由于他们有这种特殊身份,高宗非常器重,每逢中尚署上贡口脂、面脂等,高宗也总要挑一些口脂赐给他们使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中便载:“腊,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箭。”可见,在唐代,面脂和口脂不仅妇人使用,男性官员甚至将士也广泛使用,可以说是非常大众的物品了。
王俊凯古装形象
第三,才识与身份——最致命的评判标准
那些躺在史册中记载的美男,除了风姿卓然的容貌之外,其身份和才识才是最浓墨重彩的地方。曾经看到一个帖子说是,古时候美男和现代帅哥的区别,获赞最多的一条评论大致意思便是古时候美男除了有好的相貌,还需有能撼动世人的才识,有风度涵养与济世之胸怀,而现代帅哥以空好看的皮囊,没有任何墨水的居多。
手绘魏晋美男形象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的中国古时候第一美男—潘安。据说潘安年轻时爱驾车出游,又因其长相惊艳而远近闻名,引得大街小巷的人们为了一睹其容颜,聚集在道路的两旁,其中还有各年龄段的女子往他乘坐的车里扔鲜花和水果,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这就是“掷果盈车”典故的来源。潘安原名潘岳,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为安平太守,其父为琅琊内史。因此,潘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晋书》称“潘岳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
,在当时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的美誉。成年后更是高步一时,他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为哀谏之文
,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手工娃娃中的潘安形象
提到了潘安,自然不能错过被人“看”的卫玠小鲜肉。卫玠也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位至太尉,其父官尚书郎,且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玠五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成年后官至太子洗马。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成年后,更以谈名理而称著当时,其能言辩超过了当时很多有名的玄理清谈名士,有卫君谈道,平子绝倒的美誉。
卫玠手绘形象
何晏也是中国古时候十大美男之一,他是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后为曹义子,长大后,以才学出众闻名,娶其女金乡公主为妻,成为曹家快婿,累官侍中、吏部尚书。何晏少时即以才秀知名,好老、庄,是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论语集解》等著作,是魏晋玄学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陈晓古装形象
有着“杨柳沈腰”美称的沈约,自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博通群籍,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多次被敕撰国史,著有《晋书》120卷,《宋书》70卷。曾一度官至御史中丞。他的细腰,和他辛苦的撰史生涯不无关联。
“风姿特秀”的嵇康,曾官至中散大夫,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艺术大家,他写的《声无哀乐论》千秋相传,弹得一手好琴,其临死之前一句“《广陵散》如今绝矣”的悲叹,至今令人扼腕。
“才武而面美”的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勇冠三军,百战百胜,邙山大捷使得《兰陵王入阵曲》千古流芳。“宁馨儿”王衍,出身著名的琅琊王氏,精通擅长玄理,“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子贡”。“神清骨秀”的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是被推尊到文章典范。与潘安共称“连璧”的夏侯湛,累官至中书侍郎、南阳相,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粗服乱头皆好”的玉人裴楷,是西晋时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称著当时的名士。“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少有美誉,清过人,永乐四年被荐为待诏翰林,参与修撰《永乐大典》……
白敬亭古装形象
这些留名青史的美男们大多出自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优裕的经济条件,都有入朝为官的经历。即使在品格和守上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在某一方面必有一定的作为。或是锦绣文章,或是修典著史,或是叱咤战场,或是超凡脱俗。仅天生丽质和敷粉熏香绝无可能早就古时候美男的美名,定是要以才识,风度才能造就其风骨,成就其美男之美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