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投降孙权,刘备却失去了四位最亲近的人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糜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刘备最亲近的人中,有一个背叛了他,投降了孙权。此人就是糜芳。之所以说糜芳是刘备最亲近的人,因为糜芳是刘备的妻舅,这也是皇亲国戚了。
投降造成严重后果
关于糜芳投降的事,凡是读三国的都对其恨之入骨。也有人为糜芳打抱不平,认为糜芳长期受关羽打压,关羽瞧不起他,而且给他守城艰巨任务,糜芳完不成,即使不投降也会被关羽所。人的求生,迫使糜芳与傅士仁投降东吴。
但糜芳虽然投降了东吴,却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没有支援关羽,使关羽战败被。蜀汉丧失一员五虎上将。而且关羽被后,刘备就不淡定了,率大军征伐东吴,这一战略目前来看也是错误的。刘备征伐东吴大败,而且张飞也因关羽之死而郁闷,手下导致被。
刘备的养子刘封虽然没有投降,但也因没有救关羽,被刘备一气之下了刘封。糜芳的哥哥,也就是刘备的大舅哥糜竺因为弟弟投降而感觉羞愧。虽然刘备安慰糜竺,让他不要多想,但糜竺还是因羞愧郁闷而死。由此看来,摩芳的投降,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刘备最亲近的四人全都死去。而且刘备还失去了荆州这一重要战略要地。
想必这一系列严重后果,糜芳在东吴看得一清二楚。但难以挽回了。
虽被重用过得憋屈
糜芳投降东吴后,从史料记载看,孙权并没有亏待他,封他为南郡太守,官至将军,至于将军级别与谁同级,史料并未交待。虽然糜芳在东吴并未因为是降将而被孙权忽略,但糜芳过得很憋屈。通过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糜芳的愧疚感太重。
东吴有一个官职不大的将领叫虞翻,此人曾是吕蒙的手下,但虞翻有个毛病就是敢说,直性子,其官职小,可能与其性格有关。但虞翻却是一个很忠心的人,对待孙权没有二心。
有一次虞翻率领船队与糜芳的船队相遇了,因为糜芳的官职虞翻高,因此船大人多,当时糜芳的手下就向虞翻喊话,让其让一下航道,先让糜芳的船先过去。虞翻听说是糜芳的船,于是站在船头喊道:“失忠与信,为什么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虞翻没给糜芳留面子,他对糜芳说,你是一降将不忠诚,不讲信用,还把蜀国两座城丢了,你的将军之名不配。
糜芳听了,羞愧不已,他命人边,让虞翻的船先过。而且紧闭船舱,生怕被虞翻看到。
还有一次虞翻率军要借道糜芳的营地,但糜芳军士不让。无论官职还是规矩,虞翻都没有级别从糜芳营区而过的道理。虞翻又拿话刺激糜芳:“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他告诉糜芳,该守城时你不守反开城投降,该放行的时候,你却关着不开。虞翻的话再次刺到糜芳的痛处。糜芳只得下令让虞翻部队过去。
三国时期是一个待降将降臣时期,曹手下有很多降将,都成了曹成就霸业的顶梁柱,同样孙权、刘备手下也有很多降将,但为什么偏偏糜芳的投降让人嗤之以鼻瞧不起呢?主要还是糜芳的投降,失去了信用与忠诚,这两点在古时候最为看重。而反观降将,则是无奈,是主人对他们没有信任感,迫使他们投名主。
从虞翻对待糜芳的话语来看,糜芳在东吴过得并不开心,他自己也有愧疚感。可见糜芳已经后悔。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既然投降就要为另一个主子工作,既使憋气也要着,因为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情了。
下落不明能知原因
那么糜芳最后是什么结局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世人一种痛快感,这种痛快感就是“有报,恶有恶报”。《三国演义》中写道糜芳与傅士仁投降东吴很悔恨,就是他们决定再次投刘备,但总要有点见面礼,于是两人了箭射关羽的马忠,再次投刘备。糜芳到蜀汉后,刘备依然没有饶过他,让关羽关兴,剥了糜芳的衣服,亲手死糜芳,以祭奠关羽在天之灵。但这是文学设定的报仇细节,满足了后世对不忠不仁之人下场的。但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糜芳的结局。
宋元时期的史学家胡三省曾说:“麋芳、傅士仁之在吴,未有所闻也。”也就是说不知道两人下落。以当时形势看,糜芳不可能再回到蜀汉了,他即使因为受虞翻奚落,也要憋气在东吴活下去,回蜀汉是必死之路。糜芳当初投降就是怕死,他能为死再回蜀汉?
正史之所以没有记载糜芳与傅士仁,主要还是两人能力平平,是三国时的小人物,不值得记述。历史本就是为英雄而写,像糜芳这样的小人物,进不了正史,也说明他们能力的确一般,在东吴也没有建立奇功伟业。换一种角度看,写史的史官也是人,他们站的角度与民众心理一样,也对糜芳这种不仁不义之人痛恨,因此也不愿挖掘记载这样的小人物。
那么糜芳正史没记载,后来是什么结局呢?没人说得清,但从正史找到糜芳与虞翻两则史料来看,糜芳在东吴他哥糜竺活得还憋屈,他也有廉耻感,因此,可以推断,他在东天郁郁而终的可能性最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