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身处乱世之中 为什么五代的历史没有三国出名呢
为什么五代的历史没有三国出名,这是很多读者都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同为大一王朝后的乱世,三国无疑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段历史,不论男女老少,提到三国总能说上几句,然而五代十国显然没有那么出名,大多数人对这段历史极度生疏,这是为何呢?
唐朝灭亡之后的一段乱世,五代十国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朱温篡唐,至979年北宋灭北汉,中原地区先后有五个朝代更迭,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除中原地区以外,则有大量割据政权各自为政,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被并称为十国,故而这段历史又被称为“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各地藩镇趁机做大,而唐末爆发的黄巢之乱更是彻底摧毁了唐朝的治,唐王朝再也无力遏制藩镇的发展,十国中的吴国和楚国便在此期间得以建立。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宗禅位,不久又将其死,唐朝至此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拉开帷幕。
朱温篡唐后建立后梁,但他并未获得所有藩镇的认可,只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后朱温被次子朱友珪所,而朱友珪又被其弟朱友贞所。之后,后梁军队面对晋国的进攻节节败退。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史称后唐,不久攻灭后梁,朱友贞兵败后命皇甫麟将自己死,后梁灭亡。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石敬瑭在位期间对契丹称儿皇帝,而石重贵继位之后,开始意图摆脱契丹控制,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意图收复中原。之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基本一全国,十国结束。
为何五代历史没有三国著名?
毫无疑问,与三国历史起来,大部分人对于五代十国的历史的确较为陌生,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一局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1、五代史不符合传价值观。三国时期虽然也是乱世,但人物之间的忠孝节义还较为符合传价值观,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挥泪斩马谡等等,因而得以广为流传。然而,五代十国的历史显然更为混乱,且充满了父子兄弟相残(朱友珪朱温、朱友贞朱友珪、王继鹏王延钧等)、武将犯上作乱(郭威篡后汉、赵匡胤篡后周),以及出家利益(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等等,这些无疑与传的价值观相违背。不论是历代王朝还是史学家,基本对这段历史持否定态度,自然也就无法广为流传了。
2、文学作品的影响。其实早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从西晋时期开始便有各种三国故事被广为流传,三国的故事通过戏曲、话本、民间野史等文学作品得以广为流传,这不仅为后来《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而且使得三国时期的故事和人物被人所熟知。而五代十国则不同,由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以欧阳修《新五代十国史》与《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开启了对五代十国历史的全面抨击与否定,直接对这段历史打上封条,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文学作品得以流传。而文学作品的流传度显然要正史更广,有了文学作品的加持,三国历史自然便更为人所熟知了。
3、五代十国历史太过复杂。三国虽然也是乱世,但从汉末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到群雄争霸,再到三国鼎立,历史的总体脉络还较清晰,人们理解起来并不难。五代十国则不同,五代十国大多数国家均源自于唐朝以来的藩镇,导致同时期存在的政权太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极为错从复杂,要梳理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并不便于理解。而这一点,同样给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难度,这也是造成五代十国文学作品较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五代史不如三国使出名主要是由于文学作品较少造成的,而文学作品较少的原因,则是五代史不符合传价值观和太过复杂所造成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