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抓住鳌拜之后为什么不 主要还是有两大功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不鳌拜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在清初历史上,有一个大臣的形象深入人心,那就是在康熙亲政初年,朝廷上专权跋扈的鳌拜。相信很多朋友都曾通过相关影视作品了解到,在康熙皇帝小时候,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遭受鳌拜“霸凌”的经历。康熙与鳌拜名为君臣,但鳌拜的权威一度盖过了皇帝,其中有三件事,使得清朝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第一件事发生在康熙三年(1664年),据《东华录》记载,鳌拜为辅政大臣时,有一位名为费扬古的内大臣对鳌拜不够尊重,鳌拜便故意告发费扬古及其子在陪同出巡时擅坐御马,擅用御弓。这本来算是一件小事,但在鳌拜的干预之下,结果费扬古及其两个最后都以被处死而告终。
第二件事为“换地”之议,这件事发生在康熙五年(1666年)。换地起源于圈地,在清朝入关之初,为了奖励开国功臣,特允许功臣在圈内跑马圈地。其中鳌拜所属的镶黄旗所圈之地在涿州、定兴一带,鳌拜利用其,想强换正白旗在京城东边一带的地。由于换地劳民伤财,包括大学士苏纳海、三省总督朱昌、顺天巡抚王登联均上奏称不可,最终孝庄太后驳回了鳌拜的换地要求。结果鳌拜挟私报复,在康熙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的理由处死了上述三人。
第三件事为第二件事的后续,因正白旗旗主正是与鳌拜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在换地之议的数月之后,鳌拜便罗织了20余条罪状,欲置苏克萨哈于死地。康熙明知这是鳌拜的栽赃陷害,不肯处置苏克萨哈,结果鳌拜竟“攘臂上前,强奏累”,对康熙实施人身威胁,最终强行以绞刑处死了苏克萨哈。
当年顺治皇帝临终前,为年幼的康熙指定四位辅政大臣。其中资格最老也最忠心的索尼已经病逝,遏必隆又是个没有主见的小透明,至此苏克萨哈一死,鳌拜更是可以在朝廷一手遮天,横行无忌了。
经过上面这三件事,年轻的康熙皇帝已经默默把鳌拜列入了必须除掉的黑名单。不过当时康熙自知实力不足,不能与鳌拜硬碰硬,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韬光养晦,一方面打消鳌拜对他的戒心,另一方面则在暗中积蓄力量。
到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终于找到机会,以取巧的方式将麻痹大意的鳌拜一举擒拿,这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啸亭杂录》记载:
“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
在捉拿鳌拜之后,应该对其如何处置呢?在历史上,把持朝政、擅权欺主的权臣一般都没有好下场,尤其是给鳌拜定罪的谕旨中,提到鳌拜“欺朕专权、恣意妄为”,此为欺君大罪,事实上,群臣列出鳌拜30条罪状时,最初议罪的结果是要株连九族。通常来说,犯下欺君之罪的大臣,即便由皇帝开恩,顶多是从处决改为自尽,死罪难逃。不过鳌拜却是例外,最终只被判处了监禁。尽管鳌拜被监禁后不久,就死在了狱中,但在名义上,康熙自始至终都没有对鳌拜下处决令。
犯下重罪而能免死,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身份特殊,二是功劳太大,鳌拜则是属于后者,为大清立下的功绩换来了自己的“免死金牌”。
那么,鳌拜究竟立下过什么样的功勋,以致连皇帝也不能轻易对他动刀子呢?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以下两项功绩。
鳌拜的第一件大功劳,是他为大清开国所立下的军功。在清朝还在东北边陲立国之时,鳌拜打赢了很多场关系到清朝前途命运的关键战役,如入关前数次击退洪承畴锦州之战,入关后与大西军作战,随肃亲王豪格斩张献忠于四川。
康熙晚年回忆鳌拜,曾高度评价“我朝从徵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即便是对鳌拜有最多不满的康熙皇帝,也不否认鳌拜的军功在清初时无人可匹。
康熙的子孙中,雍正皇帝赐还鳌拜一等公爵位,并追谥为超武。后来乾隆皇帝评论鳌拜功过,也重点承认了他的军功,给予了他正确的历史评价。可以说,鳌拜虽然犯了欺君之罪,但清朝的历代君主从来没有把他当成罪臣看待。这也是因为鳌拜的军功太过卓著,是清朝立国的关键性人物。
据说鳌拜被捕后,在康熙和群臣面前脱下衣物,展示自己为大清出生入死而留下的一道道伤疤,康熙看后于心不,因此放了鳌拜一条生路。
除了军功卓著以外,鳌拜还有另外一项让康熙不能他的功绩,那就是鳌拜对大清皇室的忠诚。
说到忠诚,可能很多朋友会问:鳌拜都敢对康熙攘臂上前了,何来忠诚可言?事实上,鳌拜确对皇室忠诚,只不过忠诚的主要对象,是康熙的皇太极,以及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
鳌拜是满洲旧臣,在最开始,就是跟随太宗皇太极跑马打天下的,鳌拜感念皇太极的旧主之情也最深,皇太极去世后,鳌拜为了保证皇太极的后代能够继承皇位,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
我们前面讲过,清太祖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指定谁来作为他的继承人,皇太极主要是因为手中握有八旗中的两旗兵力,加上大贝勒代的支持,才得以继承皇位。而在皇太极在位时,有部分人是不太认可皇太极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的,其中就包括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弟多尔衮。
皇太极去世后,满洲治者们为谁来继承皇位产生过纷争,当时多尔衮力量最强,一度有自立为帝的企图。后来在一帮忠于皇太极的旧臣的抵抗下,双方才达成妥协,让皇太极的幼子顺治皇帝继位。在这场权力斗争中,领大军的鳌拜坚持要皇太极后人继位,是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顺治皇帝登基后,多尔衮利用摄政王父的地位屡次打压鳌拜,其中有三次差点将其诬陷至死。面对多尔衮的死亡威胁,鳌拜丝毫不为所动,一直没有向多尔衮屈服。这也是后来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皇帝非常信任鳌拜,并且在临终前将他任命为辅政大臣之一的原因。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鳌拜对皇太极的忠诚,多尔衮很有可能已经夺位,那也就轮不到顺治和康熙来当大清的皇帝了。
然而可惜的是,鳌拜的忠诚只是对皇太极个人而言,并没有转化为对大清国的忠诚。到后来康熙皇帝继位时,在鳌拜的眼中,康熙不过是自己孙辈的一个黄口小儿,以致于鳌拜摆不清自己的定位,倚仗着自己的功劳作威作福,一手造成了自己不得终的结局。不过也确实因为鳌拜功劳太大,在整个大清朝找不到第二个人,让他避免了被族株和处决的命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