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生为曹出谋划策,为什么最后却服自尽呢?
在后世之人眼中,只要是说到“曹”这个雄人物,那么大多数人都是非常钦佩的,曹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上的主动,同时又礼贤下士,对于人才的选拔,更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能力,我就会提拔你,重用你,所以在三国时期,曹的手下人才济济,可以说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今天咱们暂且不提猛将,单说下曹的谋士,在曹众多谋士之中,最出名的五大谋臣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和郭嘉五位,他们几人随便一个拿出来一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既然全部都在曹麾下,这也就难怪在三国期间,曹的势力最大了,在这五个谋士里,最让人惋惜的一位其实是荀彧,他的死法很让人费解,曹送给他一个空盒,荀彧便服自尽了,这曹到底是啥意思呢?
荀彧,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家和战略家,是曹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荀彧就是当地一个知名人物,因董卓专权,所以他选择了弃官不做,后来他带着族人去冀州避难,冀州袁绍得知后,专程前来拜访,请他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但荀彧看不上袁绍,认为跟他没前途,于是投奔了曹,曹得知荀彧前来投,高兴的说道“你就是我的子房(张良)”,于是认命荀彧为司马,那一年,荀彧二十九岁。
荀彧投奔曹后,还为曹推荐了很多人才,如荀攸、郭嘉、程昱、陈群和司马懿等人全是荀彧推荐的,毫无意外,这些人都是曹打天下时候的中流砥柱。在袁绍击败公孙瓒打算攻打曹的时候,曹的谋士集团就开始了争论,孔融以袁绍兵多将广为由,主张不战,避其锋芒,但荀彧一一列举袁绍团队的问题,表明我方团队远袁绍厉害,主张力战,最后曹同意了荀彧的建议,“官渡之战”正式爆发。
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每有犹豫不决的事情时,总要写信给荀彧,征求他的意见,特别是一次曹粮殆尽,准备退兵许昌的时候,荀彧立刻阻止了曹的想法,信中写道:“主公以敌非常之一的兵力已经镇守要塞半年多了,此时正是敌人的疲惫不堪之时,倘若这时主公先撤退,那么必然失去大好战机并处于被动。倘若主公再坚持一下,战机不久必定到来。曹遂决定暂缓撤退计划。”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并献计拿下了袁绍的粮存储之地,袁绍在没有粮的情况下,军心不稳,很快就失败了。
曹一北方后,官职已经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到了该加封爵位的时候了,在正史三国志中有记载,荀彧对此意见很大,他认为曹应该以匡扶社稷为己任,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或许以前是想匡扶汉室,但随着自己手中的权利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就不甘心当“臣”了,特别是荀彧的这一席话,更是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谋臣根本不懂自己,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最敬重和倚重的老臣,是实打实的自己人,荀彧的反对,使得曹很没面子,朝野震惊。
没过多久,曹便派人送了一个空食盒给荀彧,然后荀彧看到这个空食盒的时候,略加思索,便服自尽了,享年五十岁。
荀彧到底怎么想的呢?按照后续事情的发展,毫无例外,荀彧认为曹这是话里有话,他是在告诉荀彧,汉朝这个政权已经只剩框架了,早已名存实亡,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归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当然还有一个意思是表明你要想继续食我的俸禄,那么就要支持我,否则我就不养你了,你就可以走了。无论哪种猜想,荀彧肯定是跟着曹干不下去了,但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再另谋明主,只能了。
曹到底啥意思呢?他属于一个让人猜不透的人,送这个空盒子的本意或许是希望荀彧掂量掂量,要么归顺我,要么你就另谋出路,至于要赐死荀彧,曹还是不敢的,毕竟手下的谋士大多数都是荀彧推荐的,要是赐死荀彧,那么自己的手下也没离心离德了。但荀彧显然是猜错了谜题,他选择了服自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