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热衷豢养门客呢?

  春秋战国时期,上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各诸侯国的贵族卿大夫都喜欢豢养门客,有的人豢养门客多达数千人,较出名的有战国四君子、吕不韦、燕太子丹等人。

  那么为什么养客之风如此盛行呢?

  1、对人才的需求。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常年战争不断。在这样的乱世,人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些门客大多是有才能的人,他们中有谋士、说客、刺客、保镖等。各诸侯国的卿大夫招贤纳士,豢养门客,扩充自己的势力。

  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公子”就是出于这个目的,他们礼贤下士,网罗人才,吸引各诸侯国有才能的人来为他们服务。而这些门客也的确能在关键时候为主人分忧解难。

  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田文很有才干,就任命他做了秦国的国相。但由于田文是齐国公子,秦昭襄王不信任他,还听信谗言要他。田文的门客中有一个会披着狗皮偷东西的人,还有一个模仿打鸣的人,在这二人的帮助下,田文死里逃生。这个故事,后来衍生出“鸣狗盗”的典故。

  邯郸之战时,平原君赵胜想从自己的门客中选取20个有才能的人,跟他去楚国搬救兵。赵胜选了19个人,再也选不出合适的人了。他的门客中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完成任务,站出来推荐自己。到达楚国后,毛遂凭借着自己的智谋逼迫楚王出兵帮助赵国,帮助赵胜,这就是历史上毛遂自荐的故事。

  2、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门客是当时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养门客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哪位卿大夫养的门客越多,就证明他越有钱。有权势的卿大夫出门,车马相随,左右相拥,特别风光。

  豢养门客成为当时上层的一种时尚,人都养,你不养就out了。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当了丞相之后,也效仿“战国四公子”豢养门客。他从各诸侯国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人数最多时有三千多人。嫪毐发家以后,也开始养士。当时的卿大夫喜欢养门客,和现在的有钱人喜欢开名车、戴名表、买名牌包包类似,都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门客。例如:商鞅在魏国时就曾为公叔痤的门客,荆轲是燕太子丹的门客,蔺相如、李斯等人也都做过门客。那么,这些门客都是些什么人呢?

  门客中相当一部分人是蹭吃蹭喝的。做卿大夫的门客,包吃包住又发工资,还可以仰仗主人的名气在上享受特权,这吸引了很多人滥竽充数。嫪毐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当时的嫪毐没有什么大志向,就想混吃混喝。后来嫪毐的天赋被吕不韦发掘,一步登天,成为秦国的权臣。

  当然,门客中不乏有才实学的人。这些人胸有大志,他们辅助主人,为主人出谋划策,希望被重用,实现自己的抱负。做门客,也是很多人进步的阶梯。豢养门客的人都是各国的贵族卿大夫,大都有权有势,甚至能左右一个国家的朝政。很多有才能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却没有途径,就会去做贵族的门客。如果才能被主人认可,就会向国君举荐,以重任。

  蔺相如曾经就是缪贤的门客,后经过缪贤的举荐,被赵惠文王重用。后来,蔺相如顺利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利益。渑池之会中智斗秦昭襄王,保存了赵国颜面。

  李斯曾经做过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欣赏李斯的才能,让他做了郎官,李斯才有机会接触到秦王嬴政。得到嬴政的赏识后,被任命为客卿。后来李斯帮助秦王一中国,做了秦帝国的丞相,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很多门客都是有骨气的忠义之士。秦王免去吕不韦的丞相职务后,把他遣回封地。吕不韦的三千门客并没有因为主人的没落而树倒猢狲散。而是跟随吕不韦去了洛阳。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热衷豢养门客呢?

  晋国大夫智伯被后,头颅还被赵毋恤做成了酒器。智伯的门客豫让,想为主人报仇,几次刺赵毋恤都没有成功。赵毋恤认为豫让是忠义之士,不心他。豫让请求刺赵毋恤的衣服,代替赵毋恤,为主人报仇。赵毋恤同意了,豫让用剑刺了几下赵毋恤衣服,就了。豫让还有后来的专诸,荆轲都为了报答主人付出性命,是门客中的忠义之士。

  春秋时期的贵族卿大夫豢养门客,其实也是一种交易。两者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主人豢养门客,是为了让门客帮助自己。门客得了主人的好处,就为主人办事,有的人甚至为报答主人原意付出生命。总的来说,卿大夫和门客的关系,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关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