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该怎么办?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中,有着许很多多的成就,期间也产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其实还有一项在封建产生的制度在现在也能看见其延伸的身影,这项制度就是科举制度。从科举制度建立以来,中国人就自然而然的把读书看作是普通人当官的唯一途径。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科举制度,但是在这个老百姓想当官的唯一途径还是读书。这种思想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近代就出现的“知识改变命运”等类似的口号,让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古时候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该怎么办?

  科举制度在隋唐正式设立,这个制度的设立直接提升了平民百姓的地位。隋唐以前如果不是达官贵族很难在进入官场,一展抱负。所以科举制度一出来,就受到了广大基层百姓的欢迎。从此以后,只要是男性,不管他的家里有多穷,都会通过科举考试这个途径来改变命运。寒窗苦读十余年,为的就是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考试分为四个阶段,这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只要通过了前一个阶段的测试,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古时候穷书生进京赶考,没有盘缠该怎么办?

  那么在顺利通过前三个阶段之后,一些人就获得了殿试的资格,万一那个考生是广西或者是更南方的人,要去北京考试,路途这么遥远该怎么去呢?古时候不像是现代各种交通方式便利,安全性高,速度快,广西到北京最多一天时间就到了。一些有钱人家还好,再怎么样资金是充足的,而对于一些本来就穷的揭不开锅的家庭该怎么办?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为例。

  清会事先拟定名单,对各个考生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其路程的实际距离发放的相应的补贴。举个例子,如说的这个考生是江苏的,江苏离北京也不是很远,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拿到10两银子的路费补贴。如果在远一点,就可以拿到20两以上的补贴。除了路费补贴之外,考生的当地还会提前为考生定制马车,马车的前面会插一面的旗子,这就是“公务用车”,享有通行全国的权利,即使是那些经常拦路的土匪,也不敢打这些车的主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