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长平一战坑四十万赵国降兵,为什么不趁势灭掉赵国?

  白起长平一战坑四十万赵国降兵,为什么不趁势灭掉赵国?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实际上长平之战后,白起是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的,但是由于国内外的综合因素,最终没能灭赵。以下逐一分析各种不利的因素。

白起长平一战坑四十万赵国降兵,为什么不趁势灭掉赵国?

长平之战示意图

  内部因素

  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本想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上郡,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王龁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己领兵准备邯郸。韩国和赵国吓蒙了,派苏秦的弟弟,口才同样好的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范雎说:“白起击赵括,邯郸,赵国一旦灭亡,秦王就可以一天下了,白起也会被封为三公,他替秦国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即使是辅佐武王灭商的周公、召公、姜子牙的功劳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上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不得不说,有的人是公而忘私,但更多的人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权势地位,苏代的一番话果然打动了范睢。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听闻此事,就此与范雎结下仇怨。将相不和,白起就是领兵也无法取胜了,此后范睢几次挑拨,至白起被赐自尽为止,再也没有领兵作战过。

白起长平一战坑四十万赵国降兵,为什么不趁势灭掉赵国?

范睢剧照

  外部因素

  首先,为了打赢长平之战,昭襄王亲自督战,征发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输送兵粮,可以说是以秦国商鞅变法百年积攒的国力与赵国赌国运。此战之后,秦虽然取得胜利,但秦军的损失同样很大,而且粮消耗巨大,国力无法支撑继续灭赵。且士卒连年征战,士气低靡,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加上新占之地民心不固,随时都有可能叛乱。韩魏楚蠢蠢欲动,其侧翼相当不安全(其后秦正是因此而败)。故秦接受了赵国的割地求和。然而,赵在割地上却分歧扩大。最终赵王决定不履行和约,转而备战。秦昭襄王大怒,遂再次以举国之兵攻赵,邯郸之战爆发。

  但邯郸之战,秦国二次举全国之力进军,由于没能借着长平之战胜利的高昂士气,中间休战了一年多,此时的秦军已是再而衰三而竭了。昭襄王本来想让白起去,但白起觉得打不赢,称病不去。果然,先是王陵久攻不下,随后临阵换将,新来的王龁又被窃符救赵的信陵君率军所击败,秦军损失很大。此时换白起去也没用了,大势已去,诸侯齐心的情况下,白起也无法扭转战局了。因此白起再次拒绝领兵攻赵,这也直接导致了白起被昭襄王赐死。

白起画像nsp;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