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中徐娘指的是谁?只得徐妃半面妆
ldquo;半老徐娘,风韵犹存rdquo;中徐娘指的是谁?这个词语有什么典故
至于ldquo;徐娘rdquo;是何许人,她是南朝梁元帝的一个妃子,娘家名叫徐昭佩,因年过芳龄,却还打扮的十分的风,故有ldquo;徐娘半老,犹尚多情rdquo;一说。可见不是所有年过芳龄的女士称ldquo;半老徐娘rdquo;,得与ldquo;风rdquo;、ldquo;多情rdquo;有关才可有此一语。
在宋陈与义《书怀》诗中便有ldquo;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rdquo;的句子,可见徐风是过人的,自从有了徐昭佩就有了ldquo;半老徐娘rdquo;和ldquo;徐娘半老rdquo;的成语,意思是说女人过了打扮的年龄还风风,描眉打眼的一痛倒饬。但有一点要说明,如果人家自己说自己是ldquo;半老徐娘rdquo;那是自谦,可不在ldquo;风rdquo;之列。
说起ldquo;徐娘rdquo;,此人生年不详,但死于公元549年,娘家是今山东省剡城北(东海郯县)人,父亲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说是名门的大家闺秀并不过分。因有十分的姿色,与南朝梁元帝为妃,史称ldquo;萧绎妃rdquo;。
话说公元517年,也就是南朝梁武帝天监16年,徐琨的女儿徐昭佩入宫,被封为湘东王萧绎之妃。公元552年,萧绎称帝,史称梁元帝。但萧绎当了皇帝后,皇后的位置一直空闲。要说原因是萧绎过去一直和妻子不和,没有立后。但也没立徐昭佩,只是把她从王妃提升为皇妃。
其实梁元帝萧绎是个眼龙,不知道这为徐妃是大脑被门框挤了,还是进了水,有一次在萧绎与其床上云雨时,脸对脸的这么一瞅,这位徐娘娘只化了半拉脸的妆。您不想想,即便萧绎是肚眼眼龙,一只眼睛也看遍天下啊。一怒之下,下床出门而且几年都不理她了。从此,这半拉脸的妆就引出了上面这段ldquo;徐妃半面妆rdquo;的故事。而且有李商隐的《南朝》诗为证。诗云ldquo;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rdquo;。
由这ldquo;徐妃半面妆rdquo;可以看出这位徐娘不是主儿。但徐昭佩怎耐的住寂寞,芳龄虚度,闲在宫中与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话说到这儿,可能有人问,怎么没有ldquo;半老徐娘rdquo;的事啊,您甭急听我往下说。要说ldquo;半老徐娘rdquo;的成语是怎么出来的,还与一个叫ldquo;暨季江rdquo;的人有关,应该是这成语就是从他的嘴中演化而来的。
梁元帝有个叫暨季江的臣子,用现在的话说是ldquo;帅呆了rdquo;。但此时的徐妃年过芳华,看到帅哥便动了春念,勾引暨季江和她通。暨季江道:ldquo;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rdquo;您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在《南史middot;皇妃传》中有所记载。由此ldquo;徐娘半老rdquo;就有此一说了。
勾引了智远道人和暨季江不算,这位徐娘还看上了另一个ldquo;帅哥rdquo;贺徽。徐妃得知人家长的帅气,便写了首《白角枕》的情诗索爱。一来而去的就给梁元帝知道了,别人带了ldquo;绿帽子rdquo;都不能,何况皇帝带了好几顶ldquo;绿帽子rdquo;,千愁万恨之下下旨让徐昭佩自尽。南朝梁元帝太清3年,也就是公元554年,徐昭佩投井而亡(另一说是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半老徐娘指多少岁?
襁褓mdash;mdash;指不满周岁
孩提mdash;mdash;指2~3岁
髫(tiaacute;o)年mdash;mdash;指女孩7岁。垂髫(tiaacute;o):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ldquo;垂髫rdquo;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ldquo;被褐振裾,垂髫总发。rdquo;
龆年mdash;mdash;指男孩8岁
总角mdash;mdash;幼年泛称。语出《诗经》,如《诗middot;卫风middot;氓》ldquo;总角之宴rdquo;,又《齐风middot;甫田》ldquo;总角兮rdquo;。以后称童年为ldquo;总角rdquo;。陶渊明《荣木》诗序:ldquo;总角闻道,白首无成。rdquo;
黄口mdash;mdash;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mdash;mdash;指12岁(女)
豆蔻年华mdash;mdash;指13岁(女)
舞勺之年mdash;mdash;指13~15岁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middot;保傅》:ldquo;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rdquo;
及笄之年mdash;mdash;指15岁(女)。语出《礼记middot;内则》ldquo;女子hellip;hellip;十有五年而笄rdquo;。ldquo;笄rdquo;,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mdash;mdash;指16岁(女)
舞象之年mdash;mdash;指15~20岁
桃李年华mdash;mdash;指20岁(女)
弱冠mdash;mdash;指20岁(男)。语出《礼记middot;曲礼上》ldquo;二十曰弱冠rdquo;。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ldquo;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rdquo;
花信年华mdash;mdash;指24岁(女)
梅之年mdash;mdash;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ldquo;待字rdquo;。语出《后汉书middot;曹皇后记》ldquo;小者待年于国rdquo;。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ldquo;待年rdquo;。《文选middot;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ldquo;爰自待年,金声夙振。rdquo;
半老徐娘mdash;mdash;指至30岁(女)
而立之年mdash;mdash;指30岁(男)。语出《论语middot;为政》ldquo;三十而立rdquo;。以后称三十岁为ldquo;而立rdquo;之年。《聊斋志异middot;长清僧》:ldquo;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rdquo;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mdash;mdash;指40岁(男)。语出《论语middot;为政》ldquo;四十而不惑rdquo;。以后用ldquo;不惑rdquo;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ldquo;足下之年,甫在不惑。rdquo;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mdash;mdash;指50岁。艾语出《礼记middot;曲礼上》ldquo;五十曰艾rdquo;。老年头发苍白如艾。《通俗演义》三十七回:ldquo;hellip;hellip;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rdquo;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mdash;mdash;指60岁。花甲,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ldquo;(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lsquo;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rsquo;。rdquo;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mdash;mdash;指70岁。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ldquo;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rdquo;亦作ldquo;古希rdquo;。
皓首:指老年,又称ldquo;白首rdquo;。《后汉书middot;吕强传》:ldquo;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rdquo;
杖朝之年mdash;mdash;指80岁
耄耋之年mdash;mdash;指80~90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middot;鲁颂middot; 宫》ldquo;黄发台背rdquo;。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ldquo;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rdquo;陶渊明《桃花源记》:ldquo;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rdquo;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middot;大雅middot;行苇》ldquo;黄台背rdquo;,ldquo;台rdquo;与,ldquo;鲐rdquo;通用。《尔雅middot;释诂》:ldquo;鲐背,寿也。rdquo;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middot;曲礼上》ldquo;百年曰期颐rdquo;。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ldquo;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rdquo;
风韵、风的徐昭佩死了,而ldquo;徐娘rdquo;一词却留到了今天。不过徐娘半老rdquo;虽说是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其隐含轻薄之意,最好不要随便用这一词来形容亲人或是长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