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创建高寒温室生产新模式

  多能互补创建高寒温室生产新模式

  去年试种灵芝、木耳获得成功;平菇实现两季生产,每栋温室年产平菇7万公斤,创产值20万元;培植的莓果型大而整齐、畸形果少、甜度高……青海银丰科技有限公司的果蔬种植基地,依托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各类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层出不穷,使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前,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的青海银丰科技有限公司设施果蔬生产基地,看到了一系列“高大上”的设备: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太空能热泵、地源热泵、地热井……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温室的全年不断季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基地总部,一个630吨重的大水箱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大水箱是个蓄热水箱,白天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太空能将水加热后储存在蓄热水箱中,温室需要灌溉时,通过换热系,使灌溉到温室土壤中的水温始终控制在10摄氏度以上,与土壤温度保持平衡,利于植物生长。”青海银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解永青说。

  由于我省海拔平均在3000米以上,冬季寒冷,即便是高标准的温室大棚也不能完全满足喜温类蔬菜的持续生长需求。为了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该公司于2018年创建了我省第一个新能源多能互补与设施农业相结合的高原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区,建造标准温室25栋。通过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太空能热泵+地源热泵多能互补的供暖系和全自动供热控制系,使温室冬季室温达到18℃以上,夏季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不但确保了全年细菜生产不间断,还实现大气污染物零排放,大大降低了大棚供暖成本,在整个供暖季每亩供暖费用仅为1800元。

  解永青介绍说,在阳光充足时,可以通过太阳能槽式集热器加热水箱对温室进行供暖,同时可将收集到的太阳能热量与温室内多余的热量储存于600口地热井中。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就会开启地源热泵供暖,由地源热泵释放储在地下的热量加热供暖水箱,对温室进行供暖,解决了以往冬季气候寒冷导致高原的温室大棚无常生产、造成闲置浪费的问题。

  在基地的设备总控室,总寨镇下野村村民王生国正熟练地作着大屏,对25栋温室进行监控。

  “卷帘、放帘、通风、供暖等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 王生国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刮风等极端天气,大屏就会发出报警,我动动鼠标就可以对所有温室进行放帘等作,高科技生产方式让种菜变得简单。”

  今年55岁的王生国种了半辈子菜,以前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现在,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干起了现代农业,当上了智慧农民,不但工作轻松,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收入,他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现在,每年在基地打工的当地村民有100多名。基地将继续探索‘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农业+休闲观光+康养’等多种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更多的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解永青说。图为青海银丰科技有限公司果蔬种植基地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