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有多高?有十万雪花银?
众所周知,一个王朝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进行辅佐,毕竟皇帝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再厉害也无法取代文武百官,而在古时候做官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做清官的话,还能被史载,如果做的话,那么对于百姓来说将会是一个灾难,民间曾经流传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那么在古时候做一个官一年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呢?我们今天就以清朝为例子,看看清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两种,一种是俸银,一种是禄米,清朝在公元1644年入关之后取得了天下,但一开始接触中原先进文化的时候就开始逐渐,到了康熙末年的时候,国家已经入不敷出,贪污已经成为制约清朝发展的重要瘤,为了能够整治贪污,雍正继位之后,对进行大力的整顿,但是还是屡禁不绝,为此雍正设立了养廉银,就是希望能够用让他们不再贪污,而清朝俸禄原本并不多,主要是依养廉银糊口。
根据计,清朝一品大元的俸禄只有180两,禄米180斛,养廉银是16000两,折合民币相当于290万,而七品知县的俸禄只有45两,禄米只有45斛,养廉银是1200两,而他的年收入相当于23万人民币,这个制度在总体上来说,大大的减轻了清朝的根源,但是仅仅经历了雍正之后,清朝乾隆皇帝七下江南,修建圆明园,还在边境用兵,将雍正留给他的国库基本消耗一空,为此乾隆特地设了一个议罪银。
议罪银的制度是清朝有的,当时和珅提出用钱来顶罪,根据官员所犯的情节轻重来免除刑罚,这个刑罚出台之后,受到了污吏的热烈欢迎,但也受到了很多正直大臣的质疑,议罪银的制度使得乾隆的腰包越来越鼓了起来,但同时这个制度也成为了的保护伞,只要自己贪污的数量议罪银的罚款更多,那么自己还是稳赚不赔,和乾隆中后期所有的开销都在议罪银上,没有动用国库一两银子。
而在乾隆年间,一个七品知县想要贪污百万两纹银是绝对不在话下,反正自己出了事,只要花钱了事就能够摆平,
对于来说这就成了保护伞,而乾隆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自己的国库腰包都有钱了,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但是这种制度也受到了后世的诟病,毕竟议罪银这助长了贪污的风气,却并没有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金白银,但是一旦国本动摇,对于清朝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