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军事才能有多高?马陵之战可窥探一二!
孙膑的军事才能有多高?马陵之战可窥探一二!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孙膑是继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一生历尽艰难坎坷,但却身残志坚,史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他的人生历程极富传奇色彩,他的精神品质极具的魅力,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孙膑兵法》的思想博大精深。发生在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齐国与魏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重要战争,是战国中期著名的一次战役,历来被称作克敌制胜的光辉战例而载入史册。孙膑作为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具体运用和实施《孙膑兵法》主要的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出孙膑超群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充分体现了孙膑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我现在就这一战役的情况结合我和一些同事的想法试论一下孙膑的军事指挥艺术:一、以计为首谋在全局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为惩罚不听话的韩国,命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当时齐国有两种意见:邹忌主张不救,田忌主张早救。而孙膑则认为:在魏、韩双方军队还未疲劳的时候就也兵参战,无疑是代替韩国去承受魏军的打击,而且也是被动地受了韩国的支配。魏国此次出兵的目的在于试图一举灭亡韩国,谋求中原的霸权,韩国在生死存亡之际必定求救于齐国,只要暗地里深深结好于韩国,晚一点发兵救韩国再攻击疲惫的魏军,可以获大利又而得到尊名,韩国仗有齐国相援,全国上下必定拼死抵抗,结果韩国五战都失败,韩国没有办法了不能看着自己,又向齐国求救,此时齐威王才命田忌、田婴、田盼为将,以孙膑为军师前去救韩国。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采用“批亢捣虚”、“疾走大梁”、“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等战术方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孙膑在马陵设伏,妙在先度其行,料定庞涓在暮时进入陵。国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时。
远谋方有深韬略。孙膑在这次战役中,正是表现出了一位军事家具备的战略头脑,能够揽全局,不计一时得失,才取得了光辉的胜利。如果不能全局在胸,就无法把握战局朝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兵书中有一句“除患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胜于无形的高深谋略,对于战争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
二、假装不敌,利益诱敌
在马陵之战中,孙膑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魏军呢?孙膑在这里提出了骄敌的策略。孙膑利用三晋之兵的方法引诱魏军穷追不舍。第一天挖掘了十万人造饭的军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人用的军灶,第三天再减少为两万人用的军灶,庞涓尾追齐军三,错误的认定齐军胆怯畏战,刚入魏境三天就逃走了一大半的逃兵,于是丢下步兵,只率轻锐骑兵车骑兼程穷追,被设伏聚歼,导致失败。
《六韬发启》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雄鹰恶鹞之类的凶禽准备向猎物发起攻击,先收缩翅膀盘旋低飞;凶猛的野兽准备捕食时,先抿着耳朵把身子贴俯在地上不动;聪明的人准备进行大的动作,常常表现出一副愚笨无为的样子。孙膑指挥的马陵之战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能而示之不能”的战术思想。还有一个这们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的朋友要离,个子又瘦又小,却是个无敌的击剑高手。他在和人剑时,总是先取守势,待对方发起攻击时,眼看那剑锋快挨着他的身子时,才轻轻一跃,非常灵巧的避开敌人的剑锋,然后突然进攻,刺中对手(现在看来就是叫防守反击)。伍子胥向他请教取胜的诀窍,要离说:“我临敌先示之发不能,以骄其志;我再示之发可乘之利,以贪其心。待其急切出击而空其守,我则乘虚而突然进攻。”从击剑到用兵,有条共同的道理;想要战胜人,必得先示之以不能胜人,使人心骄志懈而自己则积极准备,伺机乘隙而攻之。
一般来说,两军对垒,好汉都是想逞英豪,能而示之不能,常在造成敌人轻视自己的同时,也会使自己队伍里的人看不起。为将者如果只是图一时虚荣,便很难成此大谋(就像我们土地战争时期、抗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时一样假作溃败引敌人上钩,再集中优势兵力歼之一样)。
三、直捣黄龙,攻其必救
当时,魏国攻打韩国之时,精锐主力都是韩国打仗,而魏国本身内部空虚。孙膑不直接去解韩国之围,而是率兵攻打内部空虚的魏国,这实在是高明之举。因为不去救韩国而去攻打魏国,是以强击弱,容易取胜。等到魏军疲劳、力量削弱,再去设伏聚歼。但是,击虚并不是进攻无关紧要的地方,而是攻击既虚弱而又是要害的地方,直捣大梁突袭魏国国都,那是因为只有大梁才是魏国最紧要的地方,魏军不得不回救。在进攻战中,如果主动进攻敌军的主力,形式上固然是主动的,但把选择战场的主动权交给对方,其结果,不是碰到了钉子,就是陷入圈套之中。如果采取攻其必救的策略,让敌人主动来寻我决战,表面是被动了,但选择战场的权力就在自己的手中了。齐魏马陵之战,孙膑灵活的运用了“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谋略,从而创造了辉煌战例。自此,这种避实击虚、敌进我进的“攻其必救”的打法就成了历代军事家转换战场局势的常用之策。
“攻其必救”。运用之妙就在于掌握好一个“必”字,处理“攻”与“救”的矛盾关系,特别是在具体战役战斗指挥上,作战目的和用兵手段常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指挥员尤其是要胸怀全局,随机应变。
四、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的作战方略,就是自己的行动要抢在敌人的前面。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采用了“直捣大梁”的作战方针,这也是这次战争中最惊人的一个举动。但是,直捣大梁并不是齐军的实意图,而是以奇示正,使自己的奇让敌人看成是正兵,虚晃一枪,形似攻心,以期调动庞涓,迫其就范,击其惰归。事态的发展恰如孙膑所谋,直捣大梁这一大胆、果断、精彩、出其不意的行动,使整个战局立时出现了急转之下的变化。魏惠王慌乱不堪,不得不急令庞涓回师;庞涓怒不可遏,既舍不得放弃韩国,又不能不回救大梁。孙膑因势利导,减灶诱敌,马陵设伏,全歼魏军,创造了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光辉战例。
在马陵之战中,魏军由郑(现在的河南新郑)从西向东回救大梁,距离齐军近。齐军从东向西直趋大梁,只能调动魏军回大梁以解韩国之危,没有截击魏军的可能性。而且魏惠王已经调动十万之师迎敌,准备在齐军立足未稳之际,以其“武卒”之优势痛击齐军。在这种情况之下,齐军要想战胜魏军是没有什么条件的。孙膑于因势利导,用退军减灶的手段,制造齐军怯战、逃兵过半、不堪一击的假像,促成了庞涓歼灭齐军的必胜之心,又一次调动了庞涓,使之丢下重装步兵,只率轻装骑兵兼程追赶。因为只带轻锐,便将魏军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因为兼程式急追,不但将魏军变成了疲劳之师,又为齐军在马陵设伏、以逸待劳、发动突然袭击的大好机会。这就注定了庞涓失败的命运。太子申后军继至,在庞涓覆灭、军心大乱、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也就相继被齐军所歼了。孙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退军减灶设伏的战法,是孙膑用兵的精髓,也是进攻作战发起阶段谋略运用的要旨和战术选择的总则。古今中外的战争史表明,在敌人失去戒备或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实施袭击,能在军事上和心理上取得巨大的效果,并使对方在慌乱中分蘖节和出错误的判断,制定错误的计划,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致惨遭失败。
163认为总的来讲,战略上攻其不备,是在于迫使敌人实行错误的计划和方针,采取错误的战略行动,以保证首次打击成功的效果。其做法多是通过军事欺骗,包括歪曲事实相,迷惑敌人的情报,使对方在思想上陷入混乱而无法采取正确的作战行动。战术上的攻其不备,常指战场上采取大胆而坚决的机动,巧妙的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和空间,以创意的战术使用现有的兵力、兵器,抓住战机,乘敌之隙。在这里,战术手段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大凡新的第一次使用的东西敌人是难以料到的。那些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的英雄,不是新的手段的创造者,就是创新的方式使用某种手段的第一人。孙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