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被溥仪遣散的宫女为什么没人敢娶?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灭亡后,被溥仪遣散的宫女都去哪了?为什么民间却很少有人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溥仪遣散宫女的事情,不一定为大多数人知道,但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那时候大清的气数已经快没了,而溥仪的皇帝之位也已经名存实亡,所以溥仪才有了遣散宫女的做法。在清末民初的大环境下,这个群体的出宫安家也受到了影响。
而处于清朝的宫女在入宫后,思想、身体、生活上都受到了封建制度的,她们饱受了封建残酷的摧残,所以在离开皇宫之后,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不仅受到排斥、而且自己心里产生了自闭的思想,二者都导致了她们难以融入新,毕竟外面的情况也不从前了,上的风气到处弥漫,自身的特殊情况更难以被人娶回家。
清朝的宫女制度基本上是明朝的延续,但也有清朝自己的风格。从顺治十八年开始,宫女被分为秀女和宫女两类,秀女是出生在八旗官员之家,她们自身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被选为嫔妃或者嫁给王公大臣子弟为妻;而宫女就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了,宫女都是被内务府管理的,地位非常低,专门为内廷衙役,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宫女的选拔主要是从三旗:正黄、镶黄、正白中挑选,年龄只要达到了13岁,就可以造册送内务府备选,由敬事房张罗,然后面见皇帝或者皇后来选阅,入选了就可以留在宫内了。
宫女的身份并不像我们影视剧中看的那样是“奴才”从她们的出身,我们就能看得出来,宫女都是旗人之后,在上也算得上是上流了。宫女在入宫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为女官,但大多数都成为了普通奴仆。因为成为女官是较难的,大多数女官的年纪都价小,而且身段好,女工娴熟,入选之后也要经过一系列的考试等。所以坐上了女官的宫女不大家闺秀差,而且她们也有级别的差别,不过只是服务于后妃,有“尚宫”、“尚仪”等明确划分。
这些人不管在身份上还是思想上都要普通百姓家高人一等,所以遣散出宫之后,自己内心难以接受,她们也看不上普通百姓家,而富家大贾也看不上这些宫女,这也就造成了像我们现在的大龄剩女一样,
高不成低不就,高的攀不上,低的又不愿意。所以溥仪遣散的宫女在上都很难嫁出去。
刚入宫廷的宫女往往都由专人来培训,然后合格后再上岗。宫中的规矩虽然非常多,有些甚至泯灭了人性,但宫中的月薪也是非常高的,这也导致了很多姑娘挤破脑袋往宫中跑,少则4两,高的能有20两,而且在宫中包吃包住,还有衣服胭脂等可以免费用,如果讨好了主子,还有不少的赏赐,所以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无论在古时候还是当今,钱始终都是我们做事情的动力啊!同时作为旗人的身份,清也一直有着财政上的补贴,这也造就了清末旗人的好吃懒做的习惯,她们赚多少花多少,从没想过自己的后路。
在宫外普通百姓家,每月收入能按“两”计算的人并不多,虽然出宫后宫女可以以自己女工活来维持生计,但不一定有市场,毕竟做的都是符合皇室用的,普通百姓家讲究的实用性就不合适了。而且出宫后宫女在言行、琴棋书画等方面还算可以,但在做饭、带孩子方面就难以胜任了。
按照清朝的规定,宫女在25-30岁才能出宫婚家,这个年纪放在我们现在这个,那肯定非常吃香,但在古时候那个集中在十几岁就开始结婚的年代,25-30岁已经是大龄剩女了,很难嫁的得出去,不吃香了,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出现男多女少的局面。
很多最为普通奴仆的宫女在身体方面也受到了严重摧残,因为经常做事,落下一身的病,身体并不是很健康,还有一些受到主子惩罚的身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散落民间后,在寻常百姓看来,不合适再生孩子,延续香火了。
宫女是一群较特殊的群体,入宫后就已经失去了自由,这也就包括了性自由。俗话说:“入宫深似海”宫女在明面上规定是不能乱搞个人关系的,但我们都知道,人是毕竟是人,是有自己的生理需求的,跟普通人一样。而在宫中的环境下,她们很难接触到男性,尤其是正常的男性,影视剧中出现的跟侍卫私通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没有,被发现了惩罚是很严重的,于是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寄托感情,一是和宫女“对食”,二是和“菜户”。
宫女和宫女这个不用多说,和现在一些行为非常相似,而宫女和的感情成为“菜户”这个也是当时下的畸形存在,连也是封建的畸形情况。相较宫女而言,也只是多了一点男人的感觉,进而逐步取代了“对食”的行为。如果宫女和走在一起,就像组建了家庭一样,经常是一个人先死,另一人终身不配,看似忠贞,但实则泯灭人性,这种现象在后期也逐步被清廷默许了,毕竟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情况,民间也都是早有耳闻的,所以遣散出宫的宫女一般很难再嫁出去,有着闲言闲语。
综上这些情况和环境,溥仪遣送宫女出宫,一般都是自己孤终老,如果自己身前攒了钱财的,可以过得好点,如果没有,则会过得非常差,连死后都难以有人料理后事,尤其是清朝末年,虽然贵为旗人,但家族和家人早就散落民间了,不再是贵人了,也很难再回到自己的家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