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举人跟秀才差别到底有多大?

  《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想必没人会陌生吧?这部充满了温情与笑料的情景喜剧,堪称为一代人的回忆。在《武林外传》中,有一个算账的书生,叫做吕秀才,尽管定了个秀才名头,却一直被打趣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揭秘:古时候举人跟秀才差别到底有多大?

  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读书人地位不是应该很高吗,为何吕秀才只能当一个酒店算账的?这其中有个误会,古时候读书人地位是高,但问题是得看读到了什么程度。秀才只能算是穷书生,只有举人才算得上是举人老。这两称呼别看是挨着的,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难于登天。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古时候的科举制度了。我国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意识形成于隋朝,正式开考于唐朝,完于宋朝,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一般认为分为,但是具体来算应该是四级,分别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也就是金銮殿上拜见圣颜,这一关不会被淘汰,只是排等级。

揭秘:古时候举人跟秀才差别到底有多大?

  除此外,童生试又再次分为,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必须考过了院试才能获得秀才的身份。尽管经过了考试才能获得秀才身份,可这秀才只是科举考试中最低级的名头,相当于一个入学考试,只有考取了秀才身份才能正进入府、州、县学进行学习。

  而举人是什么呢?举人则是考过了乡试才能取得的名头,我们一般看电视剧中所说的“秋闱”指的就是举人考试。如果说考取秀才相当于获得了现在的入学考试,那么考取举人可以理解为通过了高考。

  高考有多重要想必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吧?尽管如今高校扩张,大学生没那么值钱了,但实际上对于一些较偏远的乡村来说,能够正儿八经考上重点大学,依旧是值得吹嘘的一件大事。考取举人功名也是如此。

揭秘:古时候举人跟秀才差别到底有多大?

  拿我们学过的课文《范进中举》作为举例,当初范进只是个秀才的时候,连他的岳父,一个屠户都敢随意责骂他;而等他中了举人后,不仅自己高兴坏了,连他被痰堵住了喉咙开始发癔症,他的岳父都不敢对他动手;甚至连城里的“老”都特地给他送来钱财。

  考上了秀才,只是有进一步求学的资格,但是考上了举人,则是有了做官的资格。现代出现了很多“读书无用论”,认为只要一个人有才华,那么不论书读得怎么样,一样能够法光发热。但是能够获得这样成就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依旧是充实自己,以及奔向更光明前程的最好的道路。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