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局势如何?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吴三桂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01
吴三桂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关键人物,在这段时间节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历史人物,吴三桂其人也极富争议性,其中争议性最大的则是他在1644这个关键年份所做的影响历史进程的决定——降清。
关于吴三桂选择降清的原因,一直以来,主流观点都采纳“爱妾被占”说,即吴三桂得悉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所占,不甚忿怒,立马改旗易帜,投降多尔衮。这一说法最早来自明末清初文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
鼎湖当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在诗中,吴伟业对吴三桂降清始末进行艺术加工,掺杂进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儿女情长桥段,故而流传最广,乃至于后世谈到吴三桂必提“冲冠一怒为红颜”,为吴三桂的形象涂上了一层痴情硬汉的色彩。
02
但《圆圆曲》毕竟是文艺作品,并非信史,以文艺作品里的观点来概括吴三桂这个历史人物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今天让我们来揆诸明末相关史料,从吴三桂作为及军事人物的角度,来探析吴氏为何会做出“降清”这一历史性抉择。
吴三桂字长白,将门出身,其父吴襄是天启二年的武进士,其舅舅祖大寿,是明末辽东的重要将领,吴三桂的家世及姻亲圈子在后世有一个更为著名的称呼“辽西将门集团”。也因此,吴三桂一直在军中任职,三十出头就官居辽东总兵。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便大举,目标直指北京。先年末孙传庭兵败身死,使明朝丧失掉关内的唯一一支精锐,以至于李自成一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此时,驻扎在宁远,拥兵三万余的吴三桂就成了整个北方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可不要小瞧这三万人,这些人在后世有个更响亮的称号——关宁铁骑。
03
二月底,崇祯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他率军入卫,可还没等到这支勤王的兵马,北京已于三月十九为李闯所占领,崇祯自缢殉国。
得悉北京城破的消息,已经走到丰润的吴三桂立马退守山海关开始观望起来。
此时整个天下的形势在混乱中主要分为三股力量,一是在关外虎视眈眈,马上准备空巢而出入关占便宜的清朝;二是刚刚占领北京,近乎奄有北方达到“人生巅峰”的大顺;三是还据有两淮江南,暂时处于群龙无首状态的明朝残余(南明)。
其中,与吴三桂有“大义”羁绊的明朝残余远在江南,隔绝不通,短期内难以为恃,而剩下的两股力量,一方无敌于世,一方志气正骄,仅凭吴三桂麾下的三万余兵马,与任何一方抗衡都无异于以击石。
况且,吴三桂此次入卫勤王是放弃关外之地率领全体军民入关,如今北京已为李自成所据,关外老巢又已弃守,只能坐困山海关,实际上是已经陷入到进退无门,粮饷不继的危险境地。
04
所以这个时候,什么忠臣赤子的情怀只能抛之脑后,吴三桂必须要在大顺与大清之间做出抉择。
山海关是交通关内外的重镇,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如果为清朝所得,那么等于清朝打开了入关的大门,关内将随时处于其虎视眈眈之下;如果为李自成所得,那么等于关上了北大门,隔绝关外的窥视。所以占据山海关的吴三桂,因缘际会之下,一时成了双方眼中的“香饽饽”。
事实上,自从1642年清朝赢得松锦会战后,清朝便开始招降吴三桂。为此皇太极特地留下祖大寿等人,一年多时间先后四次或亲笔致书,或通过祖大寿家信来劝告吴三桂投降。彼时吴三桂虽然坐守关外宁远孤城,但关内朝廷尚存,君臣大义仍在,所以一直置若罔闻。
05
而另一方的李自成也没有忽视掉吴三桂这股力量。早在三月十五闯军攻占居庸关后,便让吴三桂的旧同僚——降将唐通前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且价码开的很高,许以封侯之位。
“贼入关,遣兵左侍郎左懋泰偕通守山海关,通遗三桂书,盛夸自成礼贤,啖以父子封侯”。
同时,李自成入京后,得知吴三桂粮饷不足的窘境,又特地让人带四万两饷银去犒赏吴三桂,解其燃眉之急。当时吴三桂一家三十余口也俱在京师,李自成又让吴襄写去家信,以父亲的名义劝投降。
按《平寇录》记载:“我为尔计,及今早降,不失封侯之位,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骄愤,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受戳,身名既丧,臣子俱失,不亦大可痛哉!”
总之,最起码最初李自成是尽了最大的诚意和努力去招降吴三桂。
06
李自成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大义及家眷都在李自成之手的情况下,吴三桂不论从长远还是眼虑,投降李自成才能最优选择。所以在迎接完李自成的使者后,吴三桂马上召集诸将议事,他先简要介绍了一下当前形势“都城失守,先帝宾天”,说了些“恨不能以死报国”的场面话后,直奔主题:如今李自成的招降使者就在这里,是该降呢还是该拒呢?
“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
在当时的局势下,谁也做不出“斩使明志”的豪情壮举,既然做不出,那只有投降。于是吴三桂正式对来使宣布投降,把山海关的防务交给唐通等人,自己则率所部前去北京朝见新主,沿途大张旗鼓,俨然入朝受封的架势。
07
如果一切顺利,接下来就是“以礼来降,封侯之位”的戏码,但历史没有如果。在吴三桂走到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了由京城赶来的家人,带来的也不是好消息,吴三桂听完这个消息,立马折返回去,从此于李自成不共戴天。
关于吴三桂所接到的消息,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爱妾被掳”说,吴三桂走到永平,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仆,带来了“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的消息,吴三桂认为李自成这种“嘴上叫哥哥,背后掏家伙”的两面派行为是对他的极大侮辱,自己的女人被夺哪个男人能?所以愤而于李自成决。这种说法被《清史稿》的编者所采信。
“三桂引兵西,至滦州,闻其妾陈沅为自成将刘宗敏掠去,怒还,击破自成所遣守关将”。
08
另一种说法是吴三桂入京朝见李自成途中遇到逃出来的家仆,带来吴家被抄吴襄被拷掠的消息,吴三桂认为李自成故意诓他入京,打着一网打尽的目的,根本不是诚心招降他,当即掉头回转。
“贼得京师,召三桂。至永平,闻其父大将军襄为所系,索饷二十万,乃惊曰‘此诱我,剪所忌尔’,乃引兵还”。
天可怜见,吴家父子宁可自己“所食者粗粝”过苦子,也要厚待麾下家丁“皆细酒肥羊”,要有二十万两白银,早拿去养兵了。
这两种说法因为前一种带有“爱情元素”,所以广为流传,以至被史家所采纳,可是仔细研究,却经不起推敲。
09
按《圆圆传》所载,吴三桂初见陈圆圆是在崇祯十六年,可揆诸史料,没发现吴三桂当年入京述职的记载,况且崇祯十六年是多事之秋,
吴三桂也不可能轻离边境重地。
另据记载,崇祯十五年清军入寇京畿,吴三桂阻击多有斩获,为表彰其功,崇祯亲自召见吴三桂并赐宴武英殿,当时的吴三桂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大臣多有结交者,连国丈周奎也在自己家宴请吴三桂,而这是吴三桂第一次遇见陈圆圆。
“嘉定伯首置绮筵,饯之甲第,出女乐佐觞,圆圆亦在拥纨之列。”
就算吴三桂此次与陈圆圆一见定情,但吴三桂戎马倥惚,又久镇在外,二人也并没有什么长相厮守的时间,更别谈多么深厚的感情了。
10
历史上,李自成入京后的一系列诸如“助饷”、“拷掠”等作一直为后人所诟病,让他在一个多月内迅速失去了人心,最终落得黯然退走的下场。但事实上,这其实也并非是李自成的本意,乃是因为其部为农民军,素无军饷,主要自己抢掠。破京师前,李自成约束军纪,许以厚赏,但破城后却发现皇宫中府库空空如也,承诺迟迟不能兑现,他手下的军头们只能把主意打到官绅头上,而吴襄只是受到波及的倒霉蛋。
倘若吴三桂得知被抄家后没有愤而回返,而是派人致书李自成;倘若李自成能够在筹备登基大典的万机之地保护一下吴家,历史可能又是另一种结局。但历史没有如果,吴三桂最终走上了“乞师满洲”的道路,而李自成也难逃“一片石”的宿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