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吐蕃的实力怎么样?吐蕃是怎么崛起的?
唐朝时期吐蕃的实力怎么样?吐蕃是怎么崛起的?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唐朝灭了突厥之后,本来很多人都认为大唐获得了永久的外界和平,至此再也不用为外敌所扰,安享太平盛世。
但是如果上帝是个编剧的话,一定不会让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做为故事的结束,必定还要有不断汹涌的暗浪和风波。
吐蕃地图
自突厥奄奄一息之后,代替突厥成为大唐主要对手的就是吐蕃。
公元七世纪,吐蕃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以坚定的意志力和勇气,自己的努力一了青高原。
随后依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虎视周围,先后消灭了羊同,土谷浑,征服项和南诏,开始了和大唐开始了争夺西域的战争。
松赞干布
可以说从七世纪到九世纪的东亚和南亚次,吐蕃这支力量是相当的活跃和强大。吐蕃在历史上曾经那么厉害,它的军队体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吐蕃士兵的组成
在松赞干布一青高原,建立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之前,所实行的是一种原始的部落兵役制度。
这样的军事制度也只能掠夺,和参与一些部落之间仇。但是这样的军队体制在当时的环境中已经无法适应,看到大唐的强大与繁华,年轻的松赞干布决定效法唐朝进性改革。
吐蕃骑兵
首先,他将区松散的部落调整为军事行政区域,再将每个区域内的居民,按地域,部落和户籍编入册:
“入则为农为牧,出则为兵为将”
这样的军事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五茹六十一岱”。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确,这样的制度的确和女人的八旗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旦战争爆发,吐蕃的男性就依据自己所在的区域组成茹和东岱:
“人有所隶之军,军有所之将。”
吐蕃是全民皆兵制度,军队兵员的主要来援肯定也是来自于吐蕃人,但是因为吐蕃东进,和唐朝组织了几场大型的会战,使得吐蕃的兵源也出现紧张,再加上吐蕃对其它民族的讨伐,也使得吐蕃的将帅也颇为困恼。
于是,吐蕃开始从他所治的区域征用其它少数民族为兵。广德元年,吐蕃就征用了土谷浑,羌人,氐人和项人各个少数民族总共二十万人攻唐。
大历十一年,吐蕃又集结二十万余人,进攻四川。这里还要说点,因为吐蕃和唐朝长期交战,所以在吐蕃的军队里也有大量的唐朝投降将士。
唐代宗时期,吐蕃的军队攻入长安,就是叛逃到吐蕃的泾州刺史高晖带路的。由此可见,带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存在,防范汉的工作自古以来都要重视。
吐蕃士兵
吐蕃军队中,最惨无人道的,就是也把妇女和小孩抓到军队充当服役的人,在《册府元龟》就有记载:
“可作战者仅三万人,余悉幼童,备数而已。”
军事后勤状况
在《新唐书》书中记载,吐蕃每次用兵,几乎都不会像唐朝一样准备大量的粮物资。
松赞干布虽然对吐蕃进行了改革,但是一些从部落制度就遗留下来的习惯还是一下子无法改变。
如出兵不带军粮,士兵的后勤补给基本上就是抢夺和掠获。就算是松赞面对内部反叛势力动用军队的时侯,士兵的给养依然还是由自己自行解决。
吐蕃攻入长安
毕竟,就算是改革,当时的青高原还普遍是封建农奴制度,在这种程度上,当时的吐蕃军队基本是没有所谓的后勤补给理念的,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方式。
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也是吐蕃军队战斗力之强的重要原因。对于吐蕃士兵来说,一场战役的胜利,就意味着有钱又有粮,因此吐蕃的士兵就有了一种军队传:
“前队皆死,后队方进”。
再加上青高原物资贫乏,很多士兵都是穷苦之人,特别缺少粮食,因此士兵们在外作战也是一种改变家庭生活水平的机会,也就在作战时格外的卖力。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武器装备
在敦煌所发现的敦煌文卷中,曾经记载了一种吐蕃所使用的特别厉害的武器名字叫做炮弩。
关于这个炮弩的具体制作方式以及什么样子,已经很难找到确切的资料,但依据很多其它的史料,估计是一种古时候的投射武器,该武器利用筋头搓成绳子,来发射各种东西,如像石弹,燃烧着树脂的大桶,射程可以达到一公里。
在吐蕃的军队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武器,叫做乌朵。
乌朵是一种类似于投石索一样武器,早期是牧民用来打离群的牛羊。吐蕃的军队的人,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这种武器对于吐蕃军队基本上都是骑兵为主的军队非常适合,骑兵能再马上击中五,六十米外的敌人,此物伤力很强,吐蕃军队一直使用。在如今的青高原上,还可以看到牧民用这种东西驱赶羊群。
在《旧唐书》中还曾经记载过一种吐蕃使用的武器叫做木驴。
这种武器主要的作用就是庇护掘城墙的工兵。这种车配备有四个轮子,车上配备有一个屋顶形的木架。木架上用铁皮,牦牛皮,在涂上泥浆,以防止从城上丢下的石头和火木,而木架下的人,就可以展开掘土作,在城下挖出坑道。在记载中,吐蕃军队还使用过鹅车和飞梯等功城的武器,可见吐蕃虽然制度落后,但是武器制作方面也是颇为精湛的。
吐蕃崛起的原因
自然条件的因素,也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民族性格和行为高低的主要因素。
吐蕃处于“世界屋脊”的高寒地带,乃苦寒之所。环境的恶劣,养成了吐蕃人能吃苦,能适应恶劣环境的耐力。
随着吐蕃政权的建立,更多的人口诞生,这块贫瘠的土地再也无法承担更多人口的压力,于是为了生存,吐蕃政权只能通过战争来获取自己民族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
吐蕃人在青高原上生活,这里空气稀薄缺氧,那些去过游玩的朋友应该都有感受,地的地势异常的险峻,平均海拔在六千米左右,虽然土地贫瘠,但是也使得外敌很难入侵。
在《旧唐书》的薛仁贵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咸亨元年的时侯,吐蕃入侵,薛仁贵官拜罗婆道行军大总管,大败吐蕃。
要知道依据薛仁贵的脾气,那绝对是要乘胜追击,誓将敌酋斩首。
薛仁贵
然而到了乌海地区后,薛仁贵就感觉到“多瘴气”,然后就碰到吐蕃军了回来,败走趋山。薛仁贵没有办法,就只好和吐蕃的大将论钦陵和谈。
当时的唐人不懂,只用“瘴气”来解释,其实就是唐军从低海拔一下子进入高海拔,很多的将士得了高原综合征,因此使得薛仁贵的战略战术溃败。
不但大唐遇到这样的境遇,公元1205年,孟加拉国就曾经派过一万的骑兵入侵区,以及在1337年印度的十万军队入侵,其战斗的过程不得而知,但是结果确记载的很清楚,全部都以全军覆没而告终。由此可见,其地理环境对于这片土地保护的重要性。
吐蕃与唐的战争
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一共发生过192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一直贯穿整个唐与吐蕃之间历史。
其中关系到两国重大战略利益的战役就有三场,分别是蕃松州战役,大非川之战等。
特别是宝应元年,吐蕃军队攻克长安,在长安烧掠五天之后,最后还是郭子仪向回纥借兵才又将长安收复。
在唐朝和吐蕃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唐朝胜少输多,要知道当时的唐朝可是吊打周围的所有国家。因此唐朝也和吐蕃开展了六次会谈,分别是长庆元年,开元二年,至德二年,建中四年,长庆元年,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揭开汉交往的美好篇章。
总结
吐蕃的历史,说白了就是一部军事斗争史。
在长期的和中原王朝以及周边的民族国家作战的时侯,积累了很多的军事资料和军事制度在战争中的遗物,使得吐蕃也开始就搞不清楚自己在勤学苦练中早就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
可以这样说,吐蕃的兴起,早期的军事崛起的确是松赞干布的功劳。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吐蕃人所面对的条件也是不一样。
吐蕃的军事实力强大,在和大唐的战役中,基本上都是吐蕃赢了,就足可见其优秀性。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然吐蕃士兵听话,但是也因为年年战争,“差征无度,疾患累脸”导致吐蕃的朝廷中新旧势力矛盾的激化,百姓的生活也益困顿。
唐咸亨十年,发生“邦金洛”的农民,军喊出“削山头不如削人头容易”的反抗旗号,最后经过九年时间的斗争,将的贵族一空,吐蕃也随之彻底的消失。
内忧外患,导致吐蕃王朝的覆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