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是没有直接打钱 官员们是如何拿到工资的
在很多的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很容易看到的一些经典台词,就是皇帝或者上级官员对说:“尔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又有所谓“无功不受禄”之说,这里的“禄”说的都是俸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工资,皇帝是需要给为他做事的大臣们发放工资的。
只是古时候又没有,而且官员的分布地域广泛,数量也极其众多,皇帝如何才能够把俸禄按时按量地发给不同官员呢?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古人们的生活智慧了,那可是现代人还要更加方便。
事实上俸禄制度在中国古时候的发展源远流长,商周时期官员们的俸禄基本就是官员封地内的经济收入,从诸侯到卿、大夫、士都占据有不同的土地,没有土地的就彻底沦为庶人,俸禄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土地。等到战国的时候,由于天下已经进入纷争之世,稳定的土地作为俸禄已经很难行得通,于是渐渐地就开始实行谷禄制。
也就是说给官员们发放谷禄作为工资,像孔子在鲁国担任最高司法官员的司寇一职时候,就有着“奉(俸)粟六万”,这个时候君主给大臣基本都是发放实物作为工资。等到汉朝的时候,俸禄制度开始正规化、常态化,也就是说皇帝会给为自己办事的大臣,发放固定的工资。
这个看上去好像很正常,但其实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蒙元以及满清的发展史,他们在一开始进行战争的时候,君主基本都是不给士兵们发放工资的,基本是抢到什么就算什么。所以俸禄制度的正规化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进步,这个时候官吏的级别不同,所收到的俸禄也有所不同,具体则是实物与钱币各半。
到隋朝的时候,俸禄主要发放的是粟,春天发放一次秋天也发放一次,官员们半年领一次工资,领一次工资就可以吃半年还不用自己去买米,可以说是相当方便快捷。唐朝在俸禄制度方面大体上继承了隋朝的旧制,不过在粟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以钱币为基础的俸料钱,并且俸禄逐渐由实物向钱币转化,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
至于具体如何发放呢?则是由需要领取工资的官员,拿着相关的凭证前往当地的国库部门自行领取,根据《唐六典》的记载,当时京官的俸禄是在太仓署领取,而地方官员则是在本地仓曹领取,此后历朝历代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是俸禄领取方法却基本一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