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为什么不投刘备?
汉中之战失利后,张鲁选择投降曹,为何不投刘备?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发生在南郑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张郃、徐晃、夏侯渊、贾诩、张鲁、庞德和杨松。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张卫兵败阳平关后,曹命夏侯渊率五千兵马为先锋前往南郑。夏侯渊在途中与杨任较量,并斩杨任及其部将昌奇。曹随即下令大军加快进军速度,全军很快便兵临南郑城外。
得知曹率部前来,张鲁与众文武商议对策。谋士阎圃表示,昔马超手下的猛将庞德就在南郑,应该让他领兵出战曹。张鲁大喜,召庞德晋见,并对庞德给予赏赐,命其率领一万兵马迎战曹。
庞德来到两军阵前搦战时,曹深知庞德的勇猛,嘱咐众将与其展开车轮战,消耗庞德的体力,趁机将其生擒。于是,张郃、徐晃、夏侯渊、许褚轮番上阵,与庞德展开单挑。谁知庞德越战越勇,毫无疲态。
此战结束后,曹与文武商议收服庞德之策。谋士贾诩指出,张鲁手下有个名叫杨松的谋士非常贪财。可以对其进行贿赂,让他在张鲁面前诬陷庞德,这样就可以收服庞德。曹依计而行,命人进入南郑贿赂杨松,并交给杨松曹的密信。
杨松见财起意,按照曹信中的交代在张鲁面前诬陷庞德秘密接受了庞德贿赂。张鲁大怒,责骂庞德,并扬言如果来出战时不能获胜,将被斩首示众。庞德无奈,只得领兵出战,结果被中了曹的埋伏,掉进陷坑之中,被曹军生擒。曹以礼相待,庞德终于归顺了曹。
与小说中曹绞尽脑汁收降庞德相,历史上的庞德投降曹的过程要简单得多。据《三国志•庞德传》载,曹征讨汉中期间,庞德既没有在南郑与曹军四员大将有过单挑,也没有在南郑被曹设计收降,而是在张鲁投降曹时一起归顺的。
除了庞德单挑曹军四将的情节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之外,作者用了整整一回的篇幅介绍的南郑之战也是子虚乌有之事。据《三国志•武帝纪》及《三国志•张鲁传》载,阳平关之战结束后,张鲁深感难以守住南郑,还没等曹军来犯,他便撤离该城逃往巴中地区。不过,张鲁在离开南征之前,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后来归顺曹奠定了基础。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张鲁离开南郑之际,有部下建议张鲁将南郑府库中宝物、物资和粮全部烧毁,却遭到了张鲁的拒绝。张鲁是这样说的:“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张鲁下令,将南郑所有府库封存。
等曹来到南郑后,发现完好无存的府库,当即明白了张鲁的心意,于是放弃了追击张鲁的计划,派人前往巴中地区招降张鲁,张鲁也顺势投降了曹,并得到了曹的高度赞赏。
在张鲁投降曹之前,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人建议张鲁不要投降曹,应该去归顺刚刚占据益州的刘备。张鲁说了这样一句话:“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句话并不见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而是出自常璩的《华阳国志》当中。那么,为什么张鲁不投奔刘备而一定要归顺曹呢?
其实,张鲁不选择刘备是因为两个事件造成的。第一个事件便是在益州争夺战时发生的。当时,刘备正成都。而就在这个时刻,刘备还做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那便是秘密与寄寓汉中的马超联络,诱使马超背叛了张鲁。刘备此举固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但却了自己与张鲁集团长达数年和平共处的关系。
其次,张鲁与曹展开汉中之战时,刘备并未给予过张鲁任何的帮助。直到张鲁兵败放弃南郑逃往巴中地区时,也不见刘备有任何动作,可见刘备一开始并不敢在汉中与曹展开正面对抗。直到张鲁濒临绝境时,刘备才派遣黄权率军北上去迎接张鲁。
刘备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显,是为了利用张鲁在汉中的影响力,为后夺取汉中创造有利条件。很显然,刘备的这些投机之举早已被张鲁看穿。因此,张鲁才会对刘备不屑一顾,发出了“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肺腑之言。
参考书籍:《三国志》、《华阳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