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是怎么回事?晋文公退避三舍获得美名!

  城濮之战是怎么回事?晋文公退避三舍获得美名!

  春秋时期,当晋文公重耳还是公子逃难到楚国的时侯,楚成王认为重耳后必定会成为楚国国君,于是优待了公子重耳。

  在一次酒宴上,楚成王开玩笑说:“重耳啊,我现在如此优待你照顾你,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了晋国的国君,你要怎样报答我啊?”重耳想了想说:“楚国地大物博,珍宝古玩、珍禽异兽、珠玉都不缺。这样吧,借你吉言,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回到晋国并当上国君,如果有一天我们两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兵戎相见,那我晋队先退避三舍,如果你还不原谅我军,那我们两军再交战好吗?”楚成王听了很高兴,赞许了重耳的说法。

城濮之战是怎么回事?晋文公退避三舍获得美名!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后,励精图治、勤国、举贤任能,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终于有一天,晋队和楚队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重耳遵守和楚成王的约定,退避三舍,但楚军仍不依不饶穷追不舍。于是晋军在城濮设伏,大败楚军,史称“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重耳不仅获得“退避三舍,知恩图报”的美誉,更为他在诸侯中赢得大败楚军的威名,顺利晋升春秋霸主。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晋文公的“退避三舍”是心的,还是战术需要。如果是心的,则说明晋文公重耳此人确实是仁爱之君、信诺之人;如果是战术需要,则说明晋文公重耳此人深喑兵法、于谋划、心机颇深。

  纵观“城濮之战”前后,我觉得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是战术需要,楚军和很多人都被套路了。理由如下:一、如果晋文公重耳是仁爱之君,为报楚国之恩,既然能退避三舍,他还可以退得更远,甚至撤兵回囯!二、如果心退避三舍,为何还要利用退避三舍来搞骄兵计和设伏击圈,退避三舍之后依然可以完全光明磊的正面迎敌。三、当时的晋国要称霸,必然与楚国有一战,唯有战败强大的楚国,晋国才能震慑诸侯,领袖群雄!

  也许,这场战役,甚至是利用退避三舍的规则,都早就在重耳的谋划中,只不过是用的时候拿出来罢了。虽如此,晋文公重耳仍不失为春秋时期一代有作为的枭雄霸主!因为,大争之世,仁慈守旧之君更易丧权,而精通谋略的雄和枭雄更易顺势倔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