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其顿打开亚洲的大门:格拉尼卡斯河战役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前334年8月,在马尔马拉海南岸的格拉尼卡斯河附近,大帝首次遭遇到了他的波斯对手。经过短促而激烈的厮,马其顿军笑到最后,也打开了广袤亚洲世界的大门。虽然只是历史上的最小规模会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在后来的决策发挥。

  波斯帝国的危机

  前夕 波斯依然是世界头号强国

  公元前5-4世纪,原本强大的波斯帝国内部,已开始出现组织混乱。这不仅表现在埃及的屡次、巴伦城的,还有小亚细亚各省间的武装冲突。在帝国的核心区域,宫廷阴谋也是层出不穷。众多内忧外患使波斯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仅仅是着阿尔塔薛西斯三世这样的强势君主和过去积累下的巨额财富,他们才得以熬过连续不断的危机爆发。

  公元前336年,原亚美尼亚总督科多曼被拥上波斯王位,他就是著名的大流士三世。由于有前人的努力,他不需要面对一个表面上三分五的帝国。但在表明的平静之下,却是各被征服地区的暗流汹涌。尤其是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帝国西部,几乎每个特定区域都有自己的麻烦存在。例如在总督区扎堆的小亚细亚,互相看不顺眼的波斯贵族们很有可能爆发地区性内战。叙利亚和黎巴嫩沿海的腓尼基城市,虽然在之前遭到血腥,却也彻底对波斯帝国失去信心。埃及的叛乱已被平息,但波斯人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很多驻扎尼罗河两岸的部队,都来自的不稳定省份。

  大流士三世继承的是一个急需修养的帝国

  帝国东方的局势虽然较为稳定,但因为距离遥远而无法对西部进行快速增援。后来的历史也足以表明,当半个帝国的军队开赴前线厮时,另外半个帝国的士兵可能还在路上。

  作为帝国的力量核心,波斯军队最初由本族的自由民组成。但随着帝国的急速扩张,不同阶层在经济上出现了巨大的两极分化。少量军事贵族大发横财,自由民虽然可以用服役获得免税,却无法军饷收入对抗主同好膨胀。于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使得军队的组成结果也发生重要变化。留在本土的自由民已不愿意出省服役,而先前就已在外省扎根的军事移民也逐步丧失武力。富裕起来的贵族阶层,更多开始用钱收买辖区里的地方部队。自己则倾向于作为数量有限的骑兵参战。至于依然保持架构的近卫力量--不死军,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抵达遥远的前线。

  晚期的波斯帝国 越来越依赖希腊佣兵

  马其顿人的征程

  继承的是一个更有朝气的国家

  相波斯,战争爆发前的马其顿更加欣欣向荣。大帝继位后,马上对躁动的北部色雷斯边疆和南方希腊附庸区进行。他麾下的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几乎没有给对手以任何喘息之际。但父亲留下的巨额债务和国内的微妙政局,都让年轻的马其顿君主需要用战争来凝聚人心。

  作为战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把大量土地、奴隶和收入等分赠给亲朋至友。为保证后方安全,特意留下9000步兵和数千分骑兵,由欧洲总督安提帕特指挥。专门负责控制包括在内的各希腊城市和北方的色雷斯山区。同时,国内大量贵族家庭的子弟被征召入伍,成为马其顿军的主力骑兵和指挥层。确保他们不会在国王出征时,在后方搞不愉快的小动作。至于军队的主力,则是由王国扩张而富裕起来的中产公民阶层组成。很多特殊兵种源自雇佣军和各级附庸。后者的各分队,其实也富有人质效应。

  中产公民是马其顿军队的主要兵源

  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正式向波斯宣战。由30000名步兵、5000骑兵和大量辅助部队组成的首批部队,成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入波斯地界。为了在深入对方腹地前先肃清边境之敌,马其顿人从阿杜斯沿海岸向东进军。在与部分先前就进入当地的先头部队会合后,非常希望波斯人来主动找自己决战。但在波斯阵营的内部,却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如他所愿。

  由于历史原因,波斯帝国给小亚细亚各省份的总督们以很大自。不仅可以在地方上募兵,还能发行印有自己头像和名字的货币。如果没有召回命令,总督可以将权力直接传给他所指定的继承人。为了节制这些地方派,波斯大王会安排一位高于所有地方总督的,常驻西部首都--萨迪斯。但因为之前的一系列混乱,这个位置在当时已经出现空缺。大流士三世非常信任希腊雇佣军首领门农,已经下令他作为小亚细亚全境的最高长官。但在一纸调令抵达前,波斯人就必须对眼下的局势做出判断。

  登陆小亚细亚半岛的

  出生罗德岛的门农,曾在之前击败过小股的马其顿先遣队。所以,他对马其顿人的军事实力有直观认识。他敏锐的察觉到,无论是战的希腊雇佣兵还是亚洲地方部队,都很难在决战中击败马其顿新式军队。加上继位前后,已经获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军功,更坚定了他采取间接战略的想法。

  但除了门农之外的所有地方总督,都反对这个希腊客卿的大胆计划。因为门农要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坚壁清野,并且带着部队游而不击。同时,来自波斯大王的拨款将被用于武装舰队和收买各希腊城市的人心。如果计划得以全面实施,那么出身高贵的他们就必须牺牲大部分经济利益,最后得益的还是远在巴伦或苏萨的波斯君主。所以,他们在大流士三世的命令抵达前,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动员。其集中的兵力包括了20000多波斯步骑兵、20000人的希腊雇佣军和不少于这个数量的亚洲本地武装。

与马其顿打开亚洲的大门:格拉尼卡斯河战役

  波斯的地方军 由本族精锐和希腊佣兵担任主力

  唯快不破

  波斯贵族将主要希望寄托于自己的骑兵身上

  虽然波斯总督们的兵力相加,至少是麾下人马数量的一倍。但这些兵力同样需要分头从各省份赶来。尤其是分散在亚洲本地城市和部落间的征召部队,往往分散在交通不便的安纳托利亚内陆。在他们通过王家大道抵达沿海前,波斯与希腊籍分队已经大体上先行一步。但由谁来一指挥才是更大的问题。以至于在格拉尼卡斯河战役中,马其顿人实际上先后遭遇了彼此割的三股敌人。

  的用兵之道,一贯讲究迅速出击。依精锐的士兵团体和高素质的贵族军官,马其顿人也具有对手所无法企及的快速反应能力。此前,他指挥的所有战役,都在类似的模式下运行。在对手稳住阵脚之前,就发起出人意料的猛击,并从数个方向同时并进,全面瓦解敌军的指挥和战斗意志。

  一直通过快速行军来打击对手

  所以,当马其顿人发现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卡斯河对岸布防时,就主张立刻发起进攻。老而持重的副帅帕曼尼奥,却就地扎营,不要急于采取行动。他认为眼前的河岸高而陡峭,时值河水高涨的5月,徒涉非常困难。如果首战失利,将对战争全局非常不利。但拒绝了他的意见。

  事实上,的这一豪赌,正好击中了对手的死穴。因为内部缺乏最高权威,波斯军队实际上还处于聚拢兵力阶段。古时候的军营布置,往往并不近河岸很近。所以让马其顿人发现的对岸敌军,实际上只是波斯军队的一部分。后者并为料到马其顿人会迅速开进,在慌乱中准备予以阻击。能够最快赶到河岸的部分,就是各省区总督们亲自指挥的骑兵力量。至于庞大的步兵队伍,只有素质较高的希腊人完成快速整队,其余分队则动作较慢。在他们分头开始向战场拢时,波斯骑兵已经迅速抵达格拉尼卡斯河。

  格拉尼卡斯河战役中的双方布阵

  也就是说,如果马其顿人扎营固守,就会让波斯人完成。选择立刻开打,则只需要面对已经相互缺乏联系的波斯骑兵、希腊雇佣军和杂乱的亚洲步兵。

  随即,率兵展开战斗序列,整个阵势分左中右三部分。马其顿长枪方阵配置在中心位置,精锐的近卫步兵、骑兵和手被交由帕曼纽指挥。他们罕见的出现在左翼位置,主要是为了向波斯右翼发起仰攻,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亲自指挥最好的伙伴骑兵和各希腊城市的同盟骑,在全军右翼展开,负责正的雷霆一击。他们的侧翼也同样有大量的轻装射手进行掩护,并得到来自色雷斯等边区的贵族骑兵分队加强。

  波斯精锐具装骑兵 与 马其顿伙伴骑兵

  波斯人并不愿意开战,却也不得不迅速列阵。他们将所有骑兵分左-中-右三路,沿河岸展开后平分兵力。虽然可以居高临下的俯视河道,却因为缺乏步兵支持而显得战力不足。所以,这种部署更多是为了迷惑马其顿人,希望对方不要贸然行动。不久,几位总督发现了身穿光耀夺目盔亮甲的本人。于是重新调整队形,准备集中强大骑兵于左翼,企图对马其顿军队进行斩首式打击。

  战役中,命令先锋的骑兵部队开始渡河。当这些人刚要到达对岸时,就遭到波斯骑兵的大量标枪和射击。地方骑兵的盾牌也无法遮挡全身,很快在激战中被对手击溃。但更多马其顿骑兵分队却开始依次渡河,给河岸上的波斯人以很大压力。虽然波斯骑兵的标枪如沱大雨,铺天地而来。但马其顿骑兵的长矛更适合近距离厮。更要命的是,马其顿先锋部队吸引了大部分波斯人的中央和右翼骑兵。以至于在战线的地方,因兵力不足而寡不敌众。最终,顾此失彼的他们被突破了整条河岸防线。

  亲率精锐骑兵冲锋的

  逐个击破

  波斯贵族骑兵对的斩首式打击

  为了挽回颓势,部署在大部分骑兵后方的波斯精锐,开始对实施斩首打击。一批位高权重的波斯贵胄,以冲击力巨大的楔形队列,径直向了他们关注依旧的头号目标。但在险些得手的同时,他们也迅速陷入了大量渡河的马其顿部队包围。

  包括本人在内的马其顿贵族,从小都接受过不输于波斯的严格训练,马上技巧娴熟,武器装备也更受一筹。在击了几位波斯贵族将领后,马其顿军队在实际上已经瓦解了对方的第一批力量。行动较慢的方阵步兵,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泅渡。负责伴随骑兵支援的轻装步兵,更是成功的迂回到波斯主力骑兵背后,发起了侧翼夹击。在这种典型的式战役面前,准备不充分的波斯骑兵遭遇土崩瓦解。

  只有少量希腊步兵 曾尝试协助波斯骑兵作战

  在骑兵战的尾声,部分希腊雇佣军步兵抵达战场。率领他们的正是反对决战的大将门农。他清洗的意识到,波斯人贸然开打是凶多吉少。因此,以最快速度带着自己所能节制的步兵分队,赶往河边去给波斯同僚们填坑。在确定所在的马其顿右翼阵线后,这些只有千人级别的步兵也立刻参与作战。但面对已经半数渡河的马其顿人,希腊步兵也是无力回天。门农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刻带领麾下撤退,顺便躲过了后来的大规模。

  随着波斯骑兵的溃败,马其顿人得以在格拉尼卡斯河对岸列阵。他们的下一个对手,是门农晚到的10000多希腊步兵。由于没有骑兵掩护,他们只有少量的轻步兵可以用于反击马其顿骑兵。他们也不清楚之前的战况发展,在一脸懵逼中迎来了对手的步骑兵全面夹击。

与马其顿打开亚洲的大门:格拉尼卡斯河战役

  遭到马其顿全军围的 希腊雇佣军

  当有条件投诚的建议被拒绝后,希腊雇佣军遭到马其顿人的合围与戮。虽然贵为波斯军中的精锐,却无法在这样的劣势下守住阵地。最终,除了2000幸存者被押解到马其顿本土作为矿场奴工,大部分人都被神经紧绷的军消灭殆尽。这也是在对爱琴海两岸的希腊人发出警告,要他们在马其顿和波斯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战役的末尾,其实还有数万小亚细亚的本土部队参与其中。但由于作用渺小,容易被古时候的很多历史作家所直接忽略。他们的战斗意志不如波斯贵族,作战水准不如希腊佣兵。在意识到主力军已被完全击溃后,也立刻土崩瓦解。其中既有向南撤出半岛的波斯平民步兵,也有分头回到自己家乡的弗里几亚、卡帕多西亚、乞里西亚和本都人。前者将在后来的伊苏斯战役中和遭遇,后者则会在马其顿军队的大规模扫荡中被逐个击破臣服。

  波斯麾下的很多地方军 实际上并未直接参战

  虽然格拉尼卡斯河战役的规模不大,却对双方后来的决策部署都有指导性的影响。首战的大获全胜,更加坚定了对于决策习惯的自信。他充分意识到和波斯人决战,是最快瓦解对手的方法。

  但对于亚洲本地希腊人的残酷处理,却给马其顿军队在第二阶段带来的巨烦。原本被认为最有可能屈服的希腊城市,纷纷在失去波斯主力增援的情况下进行坚守。无论是曾被波斯屠城的米利都,还是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故乡--哈利卡纳苏斯,都让马其顿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小亚细亚地区 抵抗最激烈的还是各希腊城市

  至于波斯方面,对于战役结果也做出了相互矛盾的两种终结。随着大流士的命令延迟抵达,门农被赋予了指挥整个战区的能力。他率领由希腊人、腓尼基人和塞浦路斯人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在爱琴海群岛间展开战略反包围。在他病死后,这支分队还继续坚决执行间接战略,并联系了时刻准备东山再起的人。

  但大部分波斯贵族却认为是胜之不武。他们敦促大流士三世集中更多兵力和物资,准备和马其顿人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会战。最终,后者的意见压倒了前者,便有了灾难性的伊苏斯之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