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至今为止无解!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至今为止无解!
所谓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即使对手看出是计,甚至能够看到最终结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却对其无可奈何,乖乖入坑。相较于阴谋而言,阳谋要略胜一筹,今天笔者就来谈谈历史上三大高明至极的阳谋。
阳谋一: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麾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皆是难得一见的猛人,上了战场都是所向披靡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功劳越来越大,慢慢的就开始有点飘了,谁都不放在眼里,对待君主都缺乏应有的尊重。齐景公一想这三人现在都这么狂了,再过几年那还得了,从而有了铲除这三人的心思,晏子便想出了“二桃三士”之计。
晏子让齐景公召来他们三人,给他们赐下了两颗桃子,三个人自然无法平分两个桃子,于是晏子便让他们以功劳大小来决定谁吃桃子。公孙接仰天而叹曰:不受桃,是无勇也。于是讲出自己野猪,搏猛虎的事迹拿走了一颗桃。田开疆也不示弱,历数自己保卫齐国的功绩也拿走了一颗桃。如此一来,古冶子傻眼了,想自己曾经保卫国君渡江,在江中与巨鳖搏斗半,何其勇乎,又有救君的泼天大功,却没吃到国君的赐桃,于是拔剑指责二人无耻。而公孙接和田开疆二人听到公孙冶的功绩确实高过自己,两个自视甚高的人物,将荣誉看得生命还重,此时觉得自己做了如此厚颜无耻之事,当场拔剑自刎。公孙冶眼见两位好友在自己眼前,觉得是自己逼死了二人,无颜苟活,于是也拔剑自刎而死。就这样,晏子着两颗桃子轻松解决了三人。
阳谋二: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队在大将庞涓的率领下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之际,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齐王在一番考虑之下,答应了赵国的求援请求,派遣了大将田忌以及军师孙膑前去救援赵国。大将田忌原本打算直接率领军队去和魏军硬碰硬,与赵军里应外合包围魏军,解除赵国之危。而此时孙膑却劝田忌反其道而行之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让庞涓不得不撤兵回国救援,于是田忌率领齐军直逼魏国都城大梁。
当庞涓接到齐军即将攻打大梁的消息,知道这是齐军救赵国的计策,就是要让他从赵国撤军。可是看出来了也没办法,因为他不敢赌,大梁一旦丢了,他打再大的胜仗也于事无补,于是庞涓只得撤军,结果在桂陵地区遭到了齐军埋伏,魏军大败,庞涓也成为了俘虏。
阳谋三:推恩令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虽然也施行了郡县制,但是也没有放弃分封制,大肆分封刘姓子孙为诸侯王,刘邦去世后这些刘氏诸侯王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皇权。汉景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皇权,于是开始了削藩,结果最后却逼得汉景帝不得不掉自己的亲信大臣晁错,还爆发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七王之乱”。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诸侯王势力被汉景帝削减了一部分,但是诸侯王依旧拥有着雄厚的实力,依旧是中央的心头大患,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汉武帝自然不会容这些诸侯王威胁的存在。
主父偃顺势给汉武帝献上了“推恩令”:就是命令诸侯王不能仅仅将封地传给嫡长子,对于那些庶子也要进行分封,所有都必须有封地。此计一出,所有诸侯都震惊了,然后就是深深的绝望。无论执行还是不执行,封国势力都会大受打击。执行的话,封国势力只会越来越小;不执行的话,肯定会引起内斗,手足相残的惨状,搞不好到最后这一脉会死绝。推恩令实施多年之后,汉武帝正式下旨削藩,此时的诸侯国实力早就远不如以前,根本无力对抗中央,只能乖乖选择服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