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班阵容公布 贾樟柯甄子丹重磅加盟

  电影,融合了世界的实与想象。它的特之处不仅体现在讲述不同的故事本身,还在于用电影语言讲述故事的形式。这种形式构建了一种共享生命、情感和心灵空间的视听表述,将观众与电影中的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电影艺术创作充满着对生活和的体察,带着一种对人、生命、自然的想象和记忆,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邀请国内外知名电影做客电影学堂,与观众分享电影艺术的魅力。

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活动安排如下:

阿彼察邦middot;韦拉斯哈古导演班:对谈贾樟柯

  阿彼察邦middot;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泰国导演、编剧、制片人,1970年7月出生于泰国曼谷。作为新一代亚洲电影,阿彼察邦斩获众多国际大奖,长片作《正午显影》(2000)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代表作《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和《热带疾病》(2004)分别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评审团奖。阿彼察邦对探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共生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表现人物最热切的回归自然。他的最新电影《记忆》(2021)于哥伦亚拍摄,由蒂尔达middot;斯文顿(Tilda Swinton)主演。

  贾樟柯,中国导演,制片人,作家。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要作品包括《世界》(2004)、《三峡好人》(2006)、《海上传奇》(2010)、《山河故人》(2015)、《江湖儿女》(2018)、《一直游到海水变蓝》(2020)等。

  在阿彼察邦提出希望与一位中国影人对谈后,贾樟柯导演的名字随即出现在我们的脑海。同为当代最受瞩目的亚洲影人,对故土的记忆与思索是两位同年出生的导演共同的创作源泉。两位导演在影像的叙事和表达上有着类似的情感经验,在扶持青年影人上亦不遗余力。同时,贾樟柯担任阿彼察邦新作《记忆》的联合制片人,疫情期间阿彼察邦第一时间回应贾导的,皆彰显了两位英雄相惜的珍贵情谊。相信两位的对谈能为正在成长的青年影人带来灵感和启发。

丹尼斯middot;塔诺维奇导演班

  丹尼斯middot;塔诺维奇(Danis Tanovic),波黑导演、编剧,生于1969年2月。他凭借首部剧情长片《无主之地》(2001)惊艳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并获得最佳编剧奖;《渺生一页》(2013)获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死于萨拉热窝》(2016)获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费西国际影评人奖。塔诺维奇指导过多部战争题材电影,以客观细腻的手法展现了战争时代小人物的实生活。2021年,塔诺维奇的新作《地中海之梦》《无视》即将上映。期待大家跟随电影学堂,走进塔诺维奇的电影世界,体悟战争题材电影的厚重美感。

甄子丹班

  甄子丹,中国武术家、演员、导演,1963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代表作有《叶问》《破狼》《一个人的武林》等,曾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男演员奖、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等奖项。甄子丹的系列电影《叶问》被誉为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动作电影之一,备受海内外影迷推崇。他创作的武打片段极具观赏性和实战性,并融入多种武术流派风格和个人特征,在国际影坛形成强大号召力,受邀参演《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等好莱坞。今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甄子丹将做客电影学堂,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武者人生。

middot;索科洛夫导演班:对谈马可middot;穆勒

  middot;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当代俄罗斯国宝级导演,塔可夫斯基精神的重要传承者,1951年6月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作剧情长片《孤人类之声》(1987)获得第4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铜豹奖;《俄罗斯方舟》(2002)96分钟一镜到底,技惊四座,入围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浮士德》(2011)获得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索科洛夫的作品通常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他追求电影语言的完和丰富性,于通过特的影像美学表达对生命、艺术、历史等宏大话题的哲学思考。

  马可middot;穆勒(Marco Muuml;ller),意大利电影制片人、影评人、电影史学家,1953年6月出生于意大利罗马。马可middot;穆勒从1978年起从事电影节策划工作,先后担任多个国际电影节,将多位亚洲导演的优秀作品推向国际。他导演和编写过多部关于世界电影史的纪录片,出版过多部有关世界电影的书籍,并长期担任专业杂志和电影媒体的撰稿人。

  索科洛夫导演与马可middot;穆勒是多年挚友,两人的友谊跨越了语言与地域的鸿沟。同时,作为索科洛夫导演作品《摩罗神》和《太阳》的制片人,马可middot;穆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俄罗斯及亚洲电影作品的传播与推广。索科洛夫也曾表示马可middot;穆勒对其影响深刻,并感谢他对自己电影艺术事业的支持。相信在此次对谈中,两位电影人能畅谈艺术与友谊,让观众从不同视角了解世界电影艺术之美。

阿伯德拉马纳middot;希萨柯导演班:对谈万玛才旦

  阿伯德拉马纳middot;希萨柯(Aderrahmane Sissako),毛里塔尼亚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1961年10月出生于毛里塔尼亚东南部城市基法。希萨柯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20世纪90年代起定居法国,丰富的跨语言、跨文化经历造就了其作品的人文性。代表作《期待幸福》(2002)入围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ldquo;一种关注rdquo;单元并获得费西国际影评人奖;《廷巴克图》(2014)获得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作为非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希萨柯的作品以散文性、纪实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影像风格而著称。

  万玛才旦,电影导演,编剧,作家。已出版小说集《》《嘛呢石,静静地敲》《塔洛》《撞死了一只羊》《乌金的牙齿》等,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获多种文学奖项。主要电影作品有: 《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作品获几十项国内外大奖。

  万玛才旦导演和希萨柯导演曾一起担任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两位导演有着共同的上影节记忆、相似的跨语言背景与浓厚的故土情结,同时,诗意与纪实共存的影像风格中不乏深厚的人文关怀。两位导演也曾多次担任电影节评审,致力于发掘和扶持青年电影人才。相信两位的对谈将碰撞出崭新的思想火花,为青年电影人带来鼓励和思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