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到底是臣还是忠臣呢 他为什么没有废曹芳自立呢
还不知道: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废曹芳自立的网友们,
大多数人对司马懿的印象,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小说和衍生的戏剧当中,司马懿都是以白脸臣形象出现的,诈狡猾,专权跋扈,有不臣之心,与鞠躬尽瘁、忠君爱民的诸葛亮形成了鲜明的对。
而且他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权倾朝野,废了魏国第三位皇帝曹芳,纵容部下了第四位皇帝曹髦,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篡夺皇权,建立晋朝,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司马懿的原罪。
的确,这种看法很有说服力,没有司马懿打下基础,他的儿孙们也很难篡位成功。但有个问题是,既然司马家一直有取曹魏而代之的想法,那为什么已经大权在握,消灭了所有政敌的司马懿,没有废掉昏聩的曹芳,自己称帝,还为曹魏朝廷做了很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说他是臣又好像又有点说不通。
那么司马懿到底是臣还是忠臣呢?
我们常说,评价一个人,不要只看他说什么,人说什么,要看他都做了什么。
司马懿从公元208年30岁入曹幕府任职,一直到251年73岁去世,一共为曹家服务了43年,辅佐了曹、曹丕、曹叡、曹芳几代人,这其中有几件事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史称司马懿自幼聪明有大略,崇尚儒学,不到二十岁,就有名人说他“绝非寻常之子”,曹听说他的名声,就想招为己用。但司马懿嫌弃曹是宦官之后,又把持朝堂,不屑于屈节辅佐曹,就装病不去,直到七年之后,在曹的威胁下,司马懿害怕了,才不得已就职。
这里有个重点,就是司马懿信奉儒教,而儒教非常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看到曹弄权,竟然装病推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气节,有传老派“死脑筋”的一面。
跟随曹后,司马懿对曹的看法有了改变,一次孙权上表称臣,劝曹称帝,曹说:他这是把我放火上烤啊。司马懿对答:“汉朝运数已尽,现在非常天下您有九分,还听命汉帝。孙权称臣,是顺应天意,虞舜、夏禹受禅让时都没谦让推辞,是知天命识时务。”
话里话外又变成支持曹称帝。是他变得附庸权势,“死脑筋”开窍了吗?从他第一句对曹的称赞来看,更大的可能是被曹的魅力、气魄、人格征服,甘心为曹氏效力。
司马懿入曹幕府十一年后,被派去辅佐魏太子曹丕,并受到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可以说是曹丕的死。曹丕称帝后,对司马懿更为倚重,甚至拿他作萧何,孙权时,把曹魏的老窝许昌交给司马懿镇守,曹丕临终之时,司马懿被任为四个托孤重臣之一,可见两人关系之深。
辅佐魏明帝曹叡时,司马懿据孙权,斩孟达,拖死诸葛亮,平定辽东,尽心尽职,同样深受明帝信任倚重,明帝临终,急诏在外征战的司马懿回朝,司马懿看到已入膏肓的明帝,泪流满面,明帝依然让他做托孤的辅助大臣,还动情的说:我着不死,就是为了见你,现在见到了,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看看这些话,感人啊。刘备托孤的时候,还试探诸葛亮的忠诚,而作为不姓曹的外姓人,“臣”司马懿两度被以托孤重任,与两代皇帝信任无间,古今有第二例吗?
接下来曹芳在位,我们印象中,司马懿就排除异己,揽朝纲了,其实不然。
和司马懿共同被任辅助新君的,是曹家人“大将军曹爽”,大将军司马懿的太尉有实权,又是自家人,本来应该是忠臣,电视剧也把曹爽描绘的很窝囊,但实际并非如此,以曹爽的所作所为,他更配称臣。
史载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屡改制度。”起居自皇帝,软禁明帝的皇后郭太后,把宫内的才人收入自己府中。对于司马懿,先是把他的职务改为更虚的太傅,后来司马懿被排挤得干脆装病,不问政事。
司马懿装病的确是韬光隐晦,暗中集结势力,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夷平了曹爽势力。后来,太尉王凌妄图废了曹芳,立曹彪为帝,也是司马懿事先察觉,诛灭了王凌。
这象是臣所为吗?以曹爽和王凌、曹彪,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司马懿堪称平叛清君侧,说是忠臣是够格的。
实际上,司马懿平时的政绩,加上他诛逆决断,使他当时的威望极高,受到朝野一致爱戴,即使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擅权,毌丘俭、文钦讨伐他俩,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的极高评价。
司马懿哪里有“臣”的影子呢?
还是毛批三国的毛宗岗评价的较客观:人们把曹、司马懿并称,其实他俩是有很大区别的。曹做的事,司马懿终身都没敢做,都是他做的;曹忌讳刘备,是要除掉皇室成员里贤德的人,司马懿灭曹爽,是为了清除皇室里不贤德的人。至于皇后,害皇子,自封皇号,接受九锡这些越礼的事,只看见曹做了,没看见司马懿做。所以一些有学问的人,才会为司马懿开脱,恢复他的名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