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114名状元,为什么有三个省颗粒无收?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有1283年的科举历史,期间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则屈指可数。

  数据显示,从唐朝到清朝,一生了592名状元。清朝近300年间,一生了114名状元。

  那么,清朝的这114名状元,分别来自哪些地方呢?

  它们分别是:八旗 3人、直隶省 4人、江苏省 49人、安徽省 9人、江西省 3人、浙江省 20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湖南省 2人、河南省
1人、山东省 6人、陕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广东省 3人、广西省 4人、贵州省 2人。

  显而易见,江苏省走出的状元最多,49人占了状元总数的4成。加上江西省的3
人和安徽省的9人,两江地区的状元占了状元总数的一半有余。两江地区繁华富庶,人烟稠密,老百姓较重视教育,舍得花钱送孩子读书,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有读者问了,八旗并不是行政省份,为什么会有3名状元呢?

  清朝入关后,恢复了科举考试。在最初的科举考试中,满人和同科考试。很明显,满人考不过,连续3榜状元都被收入囊中。因此,1652年,清廷分设汉、满两榜科考。和满人分开进行考试。于是,当年就产生了第一个满榜状元——麻勒吉。

  1655年,继续分设、满人两榜科考,因此又产生了一名满人状元——图尔宸。从1655年之后,清廷不再分设、旗人两榜科考,就这样图尔宸成了最后一个满榜状元。

  200多年过去后,到了1865年,终于又出现了一名八旗学子考取了殿试第一名,成为状元,他叫崇绮。如果说麻勒吉、图尔宸能够考上状元,得益于分设汉、满两榜科考,算是“占了便宜”,成色多少显得有些不足,那么崇绮就是货价实的状元。

清朝共有114名状元,为什么有三个省颗粒无收?

  就这样,八旗出现了3名状元:麻勒吉、图尔宸、崇绮。

  顺便一说,崇绮的下场非常惨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到陕西西安。崇绮和荣禄奉命留在京城,主持大局。不料,崇绮在保定时,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崇绮在极度悲愤之下,留下一首绝命辞“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后,自缢殉国。

  在这114名状元里,河南省、陕西省和四川省,分别只占据了1个名额。有意思的是,陕西省这名状元,是“捡来”的。

  1761年,殿试结束后,乾隆皇帝亲自阅览试卷。他发现第一名是江苏阳湖才子赵翼时,皱了皱眉。前几次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多为军机、中书获得,有人便造谣,说殿试的前三甲都是为军机、中书们准备的。乾隆皇帝考虑到赵翼以内阁中书的身份入直军机处这一点,便继续往下翻,到第三名陕西学子王杰的考卷时,眼前一亮。陕西不是很多年没有出过状元吗?干脆就把赵翼和王杰互相交换。

  于是,会试中考了第一名的赵翼,成了探花;会试中考了第三名的王杰,成了清朝立国近300年间唯一的陕西状元。

  河南省、陕西省和四川省还算幸运,毕竟没有在状元上“吃鸭蛋”。另外有3个省就可怜了,近300年间颗粒无收,1个状元都没有考取。

  这3个省分别是山西、云南和甘肃。

  山西在古时候教育较发达,产生了不少状元。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次科考,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山西先后出现了25位状元,其中唐朝5人,宋朝4人,辽朝1人,金朝14人,元朝1人。这就是说,从明朝以后山西就不产生状元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