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帽子上为什么要挂个帘子?原因是什么?

  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剧,我们总会发现古时候皇帝的共同之处——顶着带有“门帘”的帽子。这样的帘子如果快速走路就会左摇右晃,非常不方便,为何历代皇帝还有沿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冕旒(miǎn
liú)制度

  冕旒制度历史悠久,起源于黄帝时期,到周朝就非常完了。这样受各朝代皇帝推崇的制度,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古时候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这也象征了天子的权威。小小的“帽子”里面有大大的学问。我们知道周朝对于礼方面非常注重,往往体现在一些繁琐的细节上,如冕旒。冕是头上的帽子,旒是帽子前后的“小门帘”。

  说起这个“旒”,也讲究得很,冕冠的旒数根据典礼轻重、人物地位进行分配的。

  天子祭祀上帝和吉服——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9旒;天子祭祀山川——7旒;天子祭社稷五祀(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5旒;天子祭祀群小——3旒。如果按照身份地位来分,“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只有天子的衮冕才可以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诸侯9旒;侯伯7旒;子男5旒;卿、大夫,根据官职又分为6、4、2。层层划分,更是体现在制度等级的严格。

  难道周朝的冕旒制度只是因为他们重礼仪吗?可想而知,这只是其中的小原因。古时候的皇帝走路也需要稳健,不能慌慌张张,如果有失风度,那么旒就会前后晃动,打到自己,这样狼狈的画面,皇帝是不可能让自己的下属看见的。所以要求,天子无论是站还是立,动还是静,都要时刻注意。其次,在古时候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这样做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万人之上的天子,本就是一无二的,他们的方方面面都要特唯一,这也表示人不能僭越。

  冕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蔽明”,这要求身为一位治者,掌握国家大权,必须能够识大体、有度量,不可“察察为明”,要能够包容细小的不足。皇帝戴上了“帘子”,大臣们很难看到皇帝的面容,古时候朝中的大臣们无一不是察言观色的“好手”,康熙曾因为这件事斥责大臣,如果大臣们根据顶头上司的一言一行,来迎合皇帝,那么也是不利于整个王朝的发展与稳定的。

皇帝帽子上为什么要挂个帘子?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顶“帽子”还有很多小细节,让人称赞。两侧的丝带上各有一颗珠玉,名为“允耳”,来提醒帝王不要听信谗言,我们常说的“允儿不闻”就来自于此。冕冠的顶端有一块冕板,叫“延”。它一般来说是前圆后方,这也象征着古时候的天圆地方。

  小小的冕冠,浑身上下充满了学问。古时候的帝王之道、为君哲学在冠冕上也充分体现出来了。直到今天,冕冠上的一些道理,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应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