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转基因三代不育?转基因大豆到底好不好?
现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蔬菜...对于转基因东西从来都是有很多争议的,今天,为什么网为您揭秘,为什么吃转基因三代不育?转基因大豆到底好不好?一起来看看吧!
转基因大豆导致不育?维生素E躺着也中枪
ldquo;吃转基因三代不育rdquo;可以说是反对转基因食品中传播最为广泛,效果也最为耸人听闻的一句流言。这条流言的产生和大范围传播,来源于2010年4月一个俄罗斯的电台上的一篇文章:《俄罗斯科学家证实转基因食物是有害的》。文中写到俄罗斯研究人员Alexey Surov发布研究结果称食用转基因大豆的仓鼠,其后代相对照组在生长速度和性成熟速度上都要慢,并且部分仓鼠失去了生育能力;此外第三代的仓鼠中发现了嘴里长毛的畸形。
可见ldquo;吃转基因三代不育rdquo;这句流言中ldquo;转基因rdquo;、ldquo;三代rdquo;、ldquo;不育rdquo;三个都来自这则报道。不过,这篇报道并非来自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论文,而是研究者单方面向媒体透露的所谓ldquo;结论rdquo;。而这一结果,也被学术界广泛质疑和否认。更要命的是,Alexey Surov所在的Severtsov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称并没有任何研究简报或新闻表明Alexey Surov博士曾写过这样的信息。于是,此事便成为了无头公案,这个结论的可信度便无从谈起了。
我们知道,生物体内任何物质的合成,都受到一系列酶的催化,最终获得其产物。维生素E也不例外。然而对于转基因大豆来说,转入的基因是抗虫或抗除剂基因,其表达产物是昆虫肠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蛋白或除剂修饰酶等。由于酶的特异性,这些表达产物并不参与维生素E合成通路。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两类转基因表达产物可以对植物体基因的表达造成影响。因此说,转基因大豆中合成的维生素E仍是原来的维生素E,不会有变化。这就如同一个工厂新引入一条新生产线来生产新的产品,是不会影响原先产品的生产一样。
另一种情况是,是否转基因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发生了量的变化,使得维生素E含量下降,而使人体不能获得足够维生素E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大豆中维生素E的含量和构成,是由大豆品种本身性质,以及种植环境决定的,而正如前面所说,转入抗虫或抗除剂基因,是不会对其本身维生素E的合成造成影响的。对不同来源大豆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表明,进口自的转基因大豆,及来自黄淮和东北的本土大豆相,总维生素E平均含量分别为152.4mg/100g、145.6mg/100g和137.7mg/100g,可见转基因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甚至高于国产大豆。当然,这部分归功于转基因大豆较高的出油率。但即使通过出油率差异进行校正,转基因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仍与国产大豆相当。对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到,菜籽油中,总维生素E含量约为100mg/100g,玉米油中约为70mg/100g,可见转基因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菜籽油和玉米油。对于长期食用菜籽油的我国南方人口来说都没有出现生育力下降,食用转基因豆油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转基因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无论从质还是和量上都可以和非转基因大豆油及食用油相拟,因此,得出ldquo;维生素E若来自于转基因产品,很可能有极大的健康威胁rdquo;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生育是我国传文化中非常重视的环节,因此人们对于生育问题格外关注。而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达到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目的,不惜以不谱的证据和谎言,肆意为转基因食品扣上ldquo;影响生育rdquo;的帽子。然而,只需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即使不考虑人的食用,以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为食的家禽家畜,从转基因推广开始到现在,已经不知繁育了多少代了,而它们依旧繁殖力强劲。转基因绝育之说,不攻自破。
科学与利益
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本身是一个科学问题。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讨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和传食品没有安全性上的差异。自从2000年《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发表到现在,已经获得到全世界各地超过3400名科学家的签名支持,其中包括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顶尖科学家。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以及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ldquo;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rdquo;这一理念也渐成为科学界和民众的主流意见。加州全民公投否决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特别标示,正是这一潮流的体现方面。
然而一些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人口科学素养和市场监管较差的现状,无视世界潮流,以ldquo;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争议rdquo;为幌子,使用不被科学界接受的结果或进行倾向性的断章取义,制造ldquo;转基因食品具有极大安全隐患rdquo;的假象;更有甚者直接捏造谎言,将安全性评价这一科学问题混杂为问题或阴谋论,妖魔化转基因食品,在民众中制造对于转基因食物的恐慌。一个阴谋论的论点是,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支持,是暗中接受若干转基因作物生产企业的资助所致。事实上,这是对科研工作的无知和污蔑。对于高校和公办科研机构来说,企业资助固然是研究单位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然而拨款仍为主体。以为例,联邦和州的拨款占到研究机构资金来源的60%以上。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发表需要经过同行评议,在发表后也要接受同行审查。企业可以纵某几个实验室或研究人员,但无法纵整个科学界。因此可以说,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结论,是不会因企业的利诱而不顾事实的。。
中国大豆,路在何方?
我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按理来说,我国应走在世界大豆种植产业的前列。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从大豆生产大国一路走低,到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落后于、巴西和阿根廷,而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大豆生产量的4倍,成为了大豆进口国。同时使用本土大豆榨油的企业原来越少。中国本土大豆产业,特别是在豆油业的落败,主要由于三个原因。
首先,转基因大豆在国际油料作物市场上占有优势。我国大豆生产成本,大约为8000-8500元/公顷,而大豆生产成本,则为约1010美元/公顷,可见大豆生产成本大约是我国的80%,而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成本更低。因此即使存在关税和国内补贴,对于国内榨油企业来说,在市场非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大豆油高近一倍的情况下,使用进口大豆使用本土大豆制油仍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国产大豆在榨油业的式微也就成为必然。
其次,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售价相对较低,我国大豆种植业利润较低,使得农户不愿意种植低经济效益的大豆,而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作物,这造成了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下降。
第三,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土地面积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对大豆油的需求。以我国2012年为例,我国大豆单产1.9吨/公顷,约合0.127吨/亩。然而我国2012年的大豆总需求量高达7000万吨以上(进口转基因大豆油量折合为大豆量),折合成土地需要超过5.5亿亩,这对于我国仅有18.24亿亩的耕地来说,自给自足无异于是不现实的。因此,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缺口是必要的。然而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豆主要由、巴西和阿根廷提供,而这三个国家种植的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也就成为了必然。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本土大豆产业的败退,并非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主动冲击市场,而是由于我国的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只能从国外进口相对便宜的转基因大豆,从而榨油厂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使用便宜的转基因大豆榨油,从而在和本土非转基因豆油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那么,我国的大豆产业就没有出路了么?事实上,出路还是有的。我国大豆的优势在于较高的蛋白含量,这对于豆制品的生产是有利的。同时,对于市场来说,例较低的非转基因大豆会有更高的。我国每年会以高价出口20-30万吨本土大豆,作为中高端食品加工原料,可见,进一步开拓海内外豆制品及中高端食品市场,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土非转基因大豆的利润。黑龙江作为我国优质大豆的产地之一,更需要抓住这一市场。
从全国角度来看,巨大的需求缺口是现实存在的。这要求中国大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提高单产,来力争满足市场需求,减少进口量。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加快自身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开发,放开并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及市场竞争力。通过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两者的高低搭配,加强我国大豆产业原料的国产化率,达到既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又能减少进口的目的。
结论:
综上,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和致癌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而ldquo;来源于转基因大豆油的维生素E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rdquo;更是杞人忧天。组织和个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应建立于科学的评判之上,而不能因自身利益因素而违背科学事实和学界共识。做强我国的大豆产业,依的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打压和污蔑转基因作物是违背科学发展潮流,是损人不利己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