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衣锦还乡后,曾经受过的胯下之辱没有报仇?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信解了汉王刘邦的固陵之围后,与刘邦在垓下会师,消灭了强大的项羽。之后,刘邦袭击并吞并了已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的军队,改封韩信为楚王,将他迁徙到了他的故乡。
而失去了骨干力量的韩信却志得意满,带着一种满满的衣锦还乡的感觉。于是,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
但他对待恩仇的方式,与常人不同。
《史记》的《淮阴侯列传》记载: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之邪?之无名,故而就於此。’”
南昌的那个给他饭吃的亭长,韩信赏了几百钱,说:“你,就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然后,召见了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爬过去的那个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还称赞说:“这位同志,是一位壮士啊,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了他?他没有名气,住一时,我才达到了今天的地位!“功成名就的样子溢于言表。
都有有报,恶有恶报。韩信的这种报法,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这家伙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
对自己恩情最深的,回报却最薄;侮辱自己最惨的,回报却最厚!这是什么作?
我们看韩信在《史记》中的“闪亮“登场: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
韩信在没有发达的时候,穷得连饭都没得吃,大家都讨厌他。曾经多次到南昌亭长家里去混饭吃,一吃就是好几个月。
而那位漂洗棉絮的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他饭吃,给了几十天。
那个猪的少年,不但不给韩信饭吃,还当众羞辱他,逼得韩信从他的胯下爬过,全市的人都笑话他,弄得韩信的声誉很狼狈。
按时间,也是亭长时间长啊,亭长按月算,大娘按天算;按质量,也是亭长饭菜好啊,亭长大小也是个官,刘邦就是从亭长发家的,而大娘就是个农妇,端来的饭菜哪得上家里的伙食呢?
但为什么大娘却得了千金,亭长只得了百钱(对一个亭长来说,“百钱”就是十足的侮辱),还要被骂讽刺为“小人”呢?要说给韩信断供,两个人都同样断了供啊!难懂。
更让人不懂的,本来是仇人,要之而后快的,却称赞人家是“壮士”,还提拔人家当一个中等的军官!要知道,大部分的军官的职位都是拿性命换来的。这个猪佬却侮辱楚王、让韩信钻了自己的裤裆而被提拔,走的是什么运?
这样的待遇,前面两个有活命之恩的恩人的待遇还要高(古时候军官嘛,,抢抢钱,都是小意思啦),这是什么逻辑啊?
正是韩信做人的毫无章法和原则,以德报怨,以怨报德,恩怨不分,处理错乱,才导致了他的不得终。
这样的人,谁敢相信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