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也是一方豪杰,为什么要对曹称臣呢?

  孙权作为三国中最年轻的君主,应该是在后期能够胜过刘备和曹的,无数江东子弟也对他给予了厚望,不过他向曹称臣这个举动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在三国时期,自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形势得到建立。对于曹、刘备、孙权这三大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了数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还是要数东吴的孙权。但是,在曹去世后,尤其是在曹丕和刘备相继登基称帝后,孙权不仅没有称帝,反倒向曹的曹丕俯首称臣,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孙权能屈能伸的性格和高超的智慧,可以向晚自己一辈的曹丕称臣的前提。如果把孙权换做是关羽、张飞这样性格的人,别说低头了,肯定要立即率领兵马向洛阳。回到孙权身上,早在曹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孙权就已经派遣使者,不仅要和曹集团改关系,而且要在名义上臣服于曹魏。当然,这种臣服对于孙权的东吴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束缚力度。换而言之,在东吴政权内,孙权和皇帝没有两样。

image.png

  二

  其次,但是孙权这么做,主要还是为袭击关羽、攻占荆州做好、外交上的准备。毕竟,和关羽开战,也就意味着和刘备集团彻底闹翻,如果再不和曹集团处理好关系,到时候两面受敌,东吴很可能要遭受灭顶之灾。公元219年,在吕蒙、陆逊等人的配合下,孙权一方占领了荆州,并除掉了关羽等蜀汉将领。不久之后,曹去世,人曹丕立即篡汉自立,标志魏国的建立。面对曹丕的新任皇帝,更担心蜀汉皇帝刘备即将到来的倾国一战,孙权继续向曹丕俯首称臣,甚至还归还了原先的曹魏降将。

  三

  当然,对于孙权的隐和图谋,曹丕不可能看不出来。由此,既然是称臣,那你孙权得要有实际行动,不能光嘴上说说,如效仿春秋战国时期的规矩,把自己的送到魏国当人质。但是,老谋深算的孙权,一方面拖延着曹丕,另一方面和刘备展开了夷陵之战,经过此役,刘备间接丧命,孙权明白东吴西线的威胁暂时解除了。由此,孙权继续跟曹丕阳奉阴违,而曹丕当然不了了。于是,不顾贾诩等谋士的劝告,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终于品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和苦涩的长江之水。

image.png

  四

  最后,在连续击败了蜀国和魏国两大强敌后,孙权终于卸下了隐的面具,和魏国曹丕撕破了脸,并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三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吴国。当然,对于晚年的孙权,可以称得上功过并存。一方面,孙权开展屯田等政策,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东吴的君权治和人的权力,孙权对于江东四大家族乃至陆逊等东吴大臣的清洗,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吴国的国力,加剧了东吴的人才匮乏问题。当然,总的来说,文治武功和知人用的孙权,配得上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