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整身为南宋的一员大将 刘整为什么要他投降元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整投降元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刘整出生在当时被金朝占领河南邓州,像辛弃疾一样,当初他也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爱国青年,并在金朝末年投奔了南宋的抗金名将赵芳方麾下。
刘整沈勇有谋,弓马娴熟,非常受赵方的器重,不久,就把他提拔成为一个小头目。
后来赵方因为劳过度,死在军中。临死之前,对同是军大将的赵葵说:“刘整才气横溢,但桀骜不驯。你如能驾驭,可令他担当大任。如不能驾驭,宜早之。”
赵葵不以为然,还把他推荐给了另一名南宋大将孟珙。
这孟珙也是一代名将,曾经在蔡州城下,与蒙古大军一起金朝最后的小朝廷,并率先攻入宫中,逼得金哀宗完颜守绪自尽。就是这样一位见多识广,历经沙场的大将,也很欣赏刘整,在战斗中经常派他担任前锋。
这一次攻打金兵驻守的信阳时,刘整只率领十二名勇士,连夜渡壕登城,擒获城中的守将,让孟珙非常敬佩,直呼其为“赛存孝”,意思是他唐朝末年率十八骑轻取洛阳的李存孝还厉害。
刘整后来虽然屡立战功,但由于来自北方金朝的占领区,始终因地域歧视而不被信任。再加上他那北方人的直爽性格,也让南方一些将领很不习惯。尤其是他的上级吕文德,更是对他嫉妒和猜疑。不管他提出多么好的策划建议,都会被吕文德否定。每当他立下战功时,也都会被隐瞒不报。后来为了制衡刘整,刘文德还专门调来与刘整有矛盾的将领俞兴,任四川制置使,准备打击刘整。
在这种处境下,刘整惶恐不安,多次派人到临安,也就是南宋的京城向朝廷申诉,但都如石沉大海,渺无回音。后刘整又听说一向支持他的老上级江万载等人,都被当朝相贾似道逼迫的辞职了,就更惶惑不安。这时候,又听传来了一个更骇人听闻的消息,就是南宋的名将向士璧、曹世雄,也致死了!
在这种前有前有猛虎、后有恶狼的情况下,刘整终如坐针毡,心中既气愤又恐慌。接着,又有传言说,朝廷听信谗言,要派人调查他贪污军饷、挪用钱粮的事情了。熟知南宋军政惯例的刘整,知道这是要向自己下手了,机智多谋的他,可不想像岳飞那样,白白地冤死在大牢里。
于是,刘整就带领自己的部队及所管辖的十五郡三十万户人家投降了蒙古大军。
刘整率领的军队是南宋在西部战线上的主要抗击力量,他的投降,几乎使南宋小朝廷塌了半边天。也许是多年遭受的压抑无处发泄,投降蒙古以后,这小子不但散尽家产给自己的部下,还把前来围剿他的宋朝将领俞兴的部队打的溃不成军。
即使是这样,他好像还是没有消气儿,又跑到蒙军帅忽必烈那里献计献策,让已经有退兵之意的蒙古大军坚持襄阳,并说襄阳一破,就可顺流而下,如黑虎掏心一般,直取南宋小朝廷所在地临安。
南宋军队的作战。从历史的角度看,刘整的投降,是宋蒙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因为,他不但勇猛无,从多年的战争取得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还非常熟悉南宋军队的作战特点和薄弱环节。要知道,在几十年的蒙宋战争,蒙古人并没有占到多宜,往往是一进入水网沼泽地带,尤其是在坚固的城墙之下,蒙古铁骑就无用武之地了。
因此,蒙古人也并没有多少信心去灭掉南宋。尤其是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山下后,蒙古军心灰意懒,已经打算撤军了。
刘整却劝说忽必烈说;“宋朝君主懦弱无能,大臣昏庸狂妄,现在只能偏安江南一隅,正是天下一的大好时机,可不容错过呀!”看忽必烈还在犹豫,就进一步提出:“自古帝王应该四海一家,才能称得上为正。”直把忽必烈说得热血沸腾,更坚定了灭宋的决心。
为了表现忠诚,刘整还向蒙古人建言,“北人马,南人舟”咱们蒙古军虽然精于骑射,但在河流众多的南方地区,难以施展优势。不如也像南宋一样建立一支水军,用来与宋军争夺江淮地区,他说:南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于可下也”。
在得到忽必烈的批准后,刘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编练水军中,夜以继地开展训练,“造船五千艘,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
本来南宋的军队,在陆地上不占优势,还有水军可以牵制敌人,运送粮。自从蒙军有了水军以后,宋军就处处受困,优势尽失。
刘整率领他编练的水军,经常使宋军陷于两面受敌、粮秣受阻的处境,最后往往不战而败。不但如此,他甚至还能大败宋军大将赵贵领的精锐江南水军,可见他的厉害。
后来,雄心勃勃刘整,还想率领他的水军由淮入江,打一个漂亮的渡江战役,为蒙古人再立新功。谁知道却被正带领中路主力部队的“集团军帅”伯颜所阻止,让他原地待命,刘整被气得暴跳如雷。
当伯颜率领大军从鄂州渡过长江的捷报传来时,刘整不禁涕泪交加,悲愤无,恨恨地对部将说“都是元帅阻止我,才让我落在人后面,不能再建大功!”就在当夜,这个为虎作伥的汉气死在安徽的无为城下。
刘整死后,他编练的水军并没有解散,而是成为蒙军的三大主力之左军,连破宋朝水军,势如破竹地进军南宋首都临安城下,使南宋谢太皇太后不得不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
再后来,这支水军又在另一位蒙古军中的将领张弘范率领下,参加了惨烈的崖山海战,逼的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宋末帝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文武大臣及军民也相继跳海身亡。
战后,十余万人的体浮满海面,连船都不能开动,让人目不睹。这时被蒙古军掳到海上的文天祥,在船上看到这样的惨状,曾作诗悲叹:“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从此,便有了“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一让人痛心无的说法。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