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选择困难症?选择困难症怎么办?
现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也给了我们更多地选择。是做地铁还是做公交呢?是吃西餐还是中餐呢?太多的选择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也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纠结心理。今天,为什么网为您揭秘,为什么会有选择困难症?选择困难怎么办?
霍布森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
ldquo;霍布森选择rdquo;得名于16-17世纪一位名叫托马斯middot;霍布森(Thomas Hoson)的英国人。据考证,他曾在剑桥经营过一家马匹出租店,店铺规模不小,有40多匹马。数量多了,自然有优劣高下之分,客人都希望租到最好的那匹。为了避免好马被过度使用,老霍灵机一动,订了个规矩:顾客要么选择租走最近门的那一匹,要么选择什么不租。
显然,这不是一个正的选择,老霍的目的不过是限定顾客能租哪匹马而已。这个突发奇想的脑洞到底有没有帮助他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得而知,不过ldquo;霍布森选择rdquo;在他的那个年代就名声大噪,以至于演变成了一种习语流传下来,指代那些包装成选择的样子,但其实并没有提供自由空间的ldquo;选择rdquo;。
朋友圈里的ldquo;霍布森选择rdquo;大多只是开玩笑,不过在现实世界中,自由选择这件事确实很重要。在这方面,心理学家已经开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结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论是缺乏选择,还是选择太多,都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哪怕是虚假选项,也没有强
首先说说缺乏选择的情况。根据心理学家爱德华middot;戴西(Edward L. Deci)和理查德middot;莱恩(Richard Ryan)所总结的ldquo;自我决定理论rdquo;,ldquo;自主rdquo;(autonomy)是人类的三大基本需求之一(两种是关系(relatedness)和胜任(competence))[2]。所谓自主,指的是一个人能否掌控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大量研究表明,如果自主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以及身心健康;相反,只要有机会做出自由选择,即使这种选择无足轻重,甚至可能是一种幻觉,我们依然会心情愉悦,甚至过度乐观。
例如,心理学家埃伦middot;朗格(Ellen Langer)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向被试奖券,价值1美元,有机会赢得50美元的奖金[3]。在第一种条件下,被试自己选择买哪张具体的奖券;在第二种条件下,被试同意后,由研究人员为他/她指定了一张奖券。到了开奖,研究人员重新找到被试,告诉他们说有人还想参加抽奖,但奖券已卖光,如果被试愿意,可以报一个,将自己的奖券卖出去。
结果显示,如果奖券是被试自己选的,那么平均标价是8.67美元;如果奖券不是自己选的,平均标价就只有1.96美元,足足缩水了四倍有余。抽奖本身是随机的,无论是自己挑的还是别人挑的奖券,中奖率都不会有任何差别;但是,仅仅是选择这种行为本身,就会改变我们对于结果的评估,让我们变得过度乐观。毕竟,是我们自己ldquo;选rdquo;的嘛!
但选项太多了,人也受不了
微信这种一眼假的选择题,大家乐呵乐呵也就算了。也许你其实很烦这样的强行广告,但面对ldquo;烦/很烦/非常烦rdquo;的选项,大概也会会心一笑。从没有选择到有选择的变化,确实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mdash;mdash;但是,这种提升并不是没有上限的。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过度选择(overcho)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选项太多时,选择就变成了一项苦差事,反而会让我们不幸福。在这方面,心理学家西纳middot;因加尔(Sheena Iyengar)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4]。在这个实验里,研究人员给食品店的顾客提供了试吃果酱的机会,果酱的口味数量分为6种或者24种两种条件,计被试试吃的果酱种类数,以及试吃之后是否会的掏钱。
结果显示,无论备选项有6种还是24种,被试都只会品尝其中的一两种。此外,选项的数量会影响到人们的意愿:在6个选项的情况下,有30%的人的了其中的一种;而面对24个选项,却几乎没有人掏钱。
可见,选择太多也会变成一种烦恼。选项数量超过了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决策困难,幸福感也会降低。在现代中,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选择过载其实正在变成一种常态;当你面对着外卖app里的几百家店铺,不知道该挑哪家时,也许会回过头来感叹霍布森的先见之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