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姜维投降之谜 姜维是的投降还是假的投降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北伐,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蜀国后期已经难以阻挡魏国大军,最后于263年被魏国灭国。不过姜维还想做出最后的挣扎,打算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只不过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实际上姜维能否成功主要还是看钟会能不能反叛成功,因为钟会才是主力军,而姜维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但钟会也没能挺过这一关,所以蜀汉寿命也难以持续。钟会也是急于成事,过早漏出马脚,最后和姜维一起被魏军所。
作为三国中晚期的风云人物,姜维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很多谜团,导致后人对姜维有很多误解。最典型的是陈寿,对姜维评价就较低,三国志中云“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字里行间暗含鄙视之意,尤其对姜维之死,更是如此。
然而,姜维去世83年之后,一份于宫廷的密档被人发现,揭开了三国一大谜团,证实了姜维最后荡气回肠的奇谋。正因如此,有学者表示姜维不容被抹黑,这是一位英雄。
姜维本是魏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遭到同僚排挤,最后不得已之下投降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姜维评价非常高,“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观察之后认为,“此人心存汉室”。
忠于汉室又才华横溢,姜维这两点让诸葛亮非常满意,所以此后姜维平步青云,很快就升到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前,几乎指定姜维做军事上的人。一个曹魏降将,能让诸葛亮如此对待,足见姜维之才。
然而,蜀国最后十年非常混乱,主要导火索是丞相费祎遭刺身亡,由此内部纷争不断。尤其是宦官黄皓,深得刘禅信任,将成都搞的乌烟瘴气。姜维为了避祸,只能选择去沓中屯田,以及“九伐中原”(实际应该是11次北伐)。
公元263年,
魏国钟会率军五路伐蜀,姜维上表刘禅,要求派遣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却告诉刘禅,魏军不会到来,请大王放心,刘禅深信之。
直到钟会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刘禅才派遣援军占据重要关口。虽说魏国攻城略地无数,但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却被姜维挡在剑阁,以至“会(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本想撤兵回国了。
不想,这时邓艾却立下奇功,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主动投降。
刘禅投降之后,命令姜维投降,三国志中记载“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姜维军中将士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就此投降。
但对于姜维的投降,却有一些争议,即:姜维是投降还是假投降?
陈寿在《三国志》中描述钟会“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并未说到姜维投降是是假,只是说钟会对姜维很优厚,后来钟会除掉邓艾,自封益州牧,背叛了曹魏,准备使用姜维为先锋大将,结果姜维被魏国将士怒而死。
那么,姜维是假投降,通过策动钟会,达到复兴汉室的目的,还是投降,此后随波逐流的被钟会驱使?如果姜维是假投降,为何陈寿不记载,难道是因为陈寿瞧不起姜维?因此,这就成了当时一大谜团。
其实,陈寿不知道或情有可原,因为蜀国灭亡83年之后,姜维假投降才证据确凿、相大白。
公元346年,东晋桓温起兵,攻入成都收复蜀地。桓温手下有一个叫孙盛的将军,在蜀汉故宫之中,发现了一份密档,上面只有23个字,是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密信。
“愿陛下数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月幽而复明”
原来,蜀国灭亡之后,姜维秘密送信给刘禅,让他数被俘之辱,很快就能“月幽而复明”。
那么,姜维如何才能“欲使社稷危而复安”呢?其实很简单,即:利用钟会和邓艾矛盾,先骗取钟会信任,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占据蜀地自立,抗拒司马昭的援军,最终除掉钟会,实现“社稷危而复安,月幽而复明”。
姜维已经实现了一半,可惜的是最终却失败了。
蜀国这一宫廷密档,虽然只有区区23个字,却证实了姜维是假投降,生前最后还策划了一个千古奇谋。这一计划极其危险,一环套一环,任何一步走错,都将万劫不复,可谓步步惊心。令人遗憾的是,魏国大军中有一个叫卫瓘的人,了这一奇谋,否则姜维很可能复国蜀汉。
因此,包括陈寿在内,批评姜维之人,其实没有看到或忽略了这一点,姜维是实至名归的英雄!
这么一个英雄,却惨遭剖,史载姜维“大如斗”的胆,被血淋淋地挖出。如此惨死,蜀汉史上绝无仅有。刘禅已降,姜维再降,大节不亏,但姜维却选择了一条危险之路,只能令人敬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