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提起诸葛亮,想必大家一般会想到以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空城计”、“借东风”、“神机妙算”等等,诸葛亮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已经由人变成了神,其高风亮节的人格和坚贞不渝的品格让后人无限钦佩,后世很多著名的贤臣良相都曾经到成都诸葛祠去祭拜过孔明,可见诸葛亮已经成为了贤臣良相的最高典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鬼神莫测,前半生风流倜傥,挥洒自如,后半生鞠躬尽瘁,忠心为国,后世很多演义小说和戏剧都以诸葛亮为主角,久而久之,诸葛亮便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神,然而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角色却有着不一样的解读: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虽然品格高洁,处理内政游刃有余,但是其连年伐魏,却未得尺寸之功,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没大有天赋,然而对于《三国志》中这段论述,后世很多历史学家持反对意见。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认为诸葛亮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误就是没有听从魏延的建议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收取伐魏全功,诸葛亮六出祁山,军事方面每当取得重大胜利时,总有各种原因诸葛亮的战略计划,使其功亏一篑,这或许就是诸葛亮的无奈之处,为帅不能挥洒自如,为政还要屈居人下,使其才华武略大受,诸葛亮深知蜀国国弱民穷,虽名为天府之国,但自刘备夷陵之战损兵折将之后,论国力却是三国中最弱的一家,如果故步自封,不仅还于旧都,兴复汉室无望,就连这三分之一的基业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诸葛亮晚年采取以进为退的战略,通过连年征伐使魏国不敢南顾,但是多年的穷兵黩武已经使蜀国难以支撑,蜀国百姓已有怨言,就连刘禅都无法理解诸葛亮的苦心,这让诸葛亮居于进退两难之地,此时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建议让诸葛亮心头一动,但是却马上否定了这条建议。原因有二:

  一是魏延素来不得诸葛亮的信任,虽然军事能力突出,堪称蜀国大将,但脑后长有反骨再加上为人自负高傲,素不为诸葛亮所喜,对于魏延提出的建议,诸葛亮总是小心提防,半信半疑。二是兵出子午谷是一步险棋,诸葛亮性格素来谨慎小心,如果子午谷一旦有埋伏,那么数万蜀队将重蹈夷陵之战的覆辙,夷陵之战让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万万不敢再拿举国之兵去冒险,所以思虑在三才拒绝了魏延的建议。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事实证明,诸葛亮拒绝魏延是正确的选择,兵出子午谷固然是一条捷径,但是1000年后一场战争验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公元1636年,明末农民军领袖高迎祥率领6万军队,准备进军关中平原,选择了当年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兵出子午谷,然而这场战争却落入了明军的圈套,明军帅孙传庭以一万人的兵力以逸待劳,6万人全军覆灭,高迎祥被俘,押往北京凌迟处死,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明末农民军遭到重创,从此陷入低谷。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所以诸葛亮拒绝魏延也是有充分道理的,魏军当年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一旦诸葛亮进军子午谷,必然全军覆灭,诸葛亮伐魏战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却也为蜀国争取了一段和平发展的时间,诸葛亮死后,三国之间很长时间没有战事,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这或许正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从这一点上来说,《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有失偏颇,虽然诸葛亮伐魏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也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应该充分考虑到诸葛亮伐魏时内政外交各种情况,诸葛亮是一位眼光卓绝的战略家,但是在战场临机应变的能力却较弱,这一点司马懿也曾经提到过,但是作为一位家,诸葛亮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内政成就评价极高: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连刘备都赞诸葛亮的才能曹丕还要强十倍,所以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后人的尊崇绝不单单是因为其品格的高洁,其军事能力和能力也应该得到后人的认可。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策后人质疑其才能!千年之后才明白其中玄机!

  公元234年,为蜀国鞠躬尽瘁一辈子的诸葛亮因长期得不到休息,劳心劳力,最终在五丈原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蜀后主刘禅听说诸葛亮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亲自出城迎接诸葛亮的灵柩,诸葛亮为刘备父子拼了一辈子,可惜的是临死也没有看到定鼎中原、恢复汉朝宗室的这一刻,实在是历史的遗憾。连他的对手孙权都对其甘拜下风,评价甚高:“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