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那么冷,古时候皇宫里的人如何取暖的?
有作家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当然北京现在的冬天也是非常的冷,一到冬季大雪、冰冻都是随之而来,有的人也会问,北京的冬天那么冷,古时候的人没有空调取暖器他们是这样取暖的?下面为什么网小编就带你看看古时候的紫禁城里他们是如何取暖的。
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大都是坐北朝南,这种建筑设计,有利于依照取暖。此外,无论正房、偏房,都荷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十分保暖。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太的宫墙,也可以抵挡寒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当然,建筑上的设计,仅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室内取暖,还要另外有一套设备和措施。
在紫禁城内一些宫殿的地面下都挖有火道,添火的门设在殿外廊子下,是两个-一人多深的坑洞,即灶口,这就是有名的暖阁结构。昔康熙、同治和光绪帝结婚的洞房一坤宁宫东暖阁和绝大多数宫殿,现在都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灶口覆盖着木盖,至今,可见。暖阁之外,还有暖炕,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宫女、,凡是居室,都有炕床,炕下有火道,结构与今北方农村中的炕床差不多。
除上面这些设施之外,室内还设有火炉,又叫火盆,或叫薰笼。薰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3大的薰笼通高一米多,或三足,或四足,有的是青铜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处,都陈列有薰笼。小的火炉,随手可以提动,像西瓜那么大小,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制作更加精美讲究。当然,这只有帝、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
火炉中所用的燃料是木炭,上好的木炭叫ldquo;红罗炭rdquo;,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属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今西安门外),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ldquo;红罗炭rsquo;
优质的木炭,乌黑发亮,燃烧持久,火力特旺,既不冒烟,又没有味,不至于污染室内的空气。紫禁城内,房屋数量多,人口也众多,在漫长的冬季,所需用木炭数最是相当可观的。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按份例木炭,每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ull;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
上面仅只是住在宫内的一部份人的常用炭量,有时还有额外用途。如;明代宛平知县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到万历十八年U590年)殿试,一次就用木炭一千多斤。清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上也记载:ldquo;今年(雍正元年)殿试,天气已寒,诸贡士若照旧例在丹墀对策,恐砚池冰结,难以书写,著在太和殿内两旁对策。再传喻总管,多置火炉,使殿内和暧,诸贡士得尽心作文写卷。
明、清两代专管皇宫内薪炭的机构叫做惜薪司,衙署设在西安门内。在明代惜薪司官员可以直达皇帝御前奏事,故有ldquo;近侍牌子rdquo;之称。清代在皇宫内还设有三个机构,一为爇火处,设八品首领二员、五十员,专管安装火炉,运送柴炭;二为柴炭处,有首领二员、二十五员,专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三为烧炕处,有首领二员、二十五员,专管点火烧炕。此外,各宫殿还有若干名听差,专管宫内的火盆、打更和守夜。
皇宫内用炭取暖,管理制度是很严格的,但是由于宫殿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因而在冬季极易因取暖用火不慎而发生火灾。例如:清嘉庆二年(1797年)负责管理乾清宫取暖用火的郝世通,在一天夜里把火盆里的木炭闷灭后,随手倒在楠木隔山旁边。
不料余烬未熄,死灰复燃,竟把楠木隔山引着了,一时烈焰冲天,大火熊熊,一夜之间,整个乾清宫及其附近的交泰殿、宏德殿、昭仁殿都化为灰烬。为此,ldquo;龙颜rdquo;震怒,当即把郝世通送刑部处死,其余有关联的二十五名,也分别受到了很重的处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