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僵为什么叫粽子

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因为包粽子使用的树叶有点像裹布,所以盗墓者们以此来代指实物。这就是僵为什么叫粽子的原因了。

僵为什么穿清朝官服

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僵作祟的故事清代才出现

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不腐的僵,在还没有ldquo;异化rdquo;为ldquo;僵rdquo;之前,是曾经有过很风光甚至可以称为辉煌的历史的。古代的人死了,那些阔人,特别是帝王之类,总想让自己的首永存,求仙不得,退而求其ldquo;僵rdquo;,算是不能永远ldquo;万岁rdquo;下去的补偿,用金用玉用水银用云母用珠宝,用金缕玉衣,目的只是让体不腐,似乎如此就可以近似于永生了。而对于自己的仇敌,则想尽快地毁灭他的体,有的碎万段还不行,要焚扬灰。

ldquo;僵rdquo;的存在由来已久,如果广义地说僵作祟,也可以把一些女鬼出墓与生人幽媾的事牵合进来,此类故事在清代以前并不少见,但都没有特别强调鬼物的僵性质。僵作祟的故事其实出现得很晚,据涉及的有关材料,这只不过是到了清朝才有的事。

颜色不同,僵道行不同

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清代的僵,也就是ldquo;僵rdquo;,从外形上就已经是恐怖的鬼物。ldquo;面枯黑如腊,目眶深陷。rdquo;(袁枚《子不语》卷十三ldquo;僵求食rdquo;)这还是接近僵的本来面目,即是现在出土的ldquo;楼兰rdquo;,估计其玉容也不过如此。但也有一说,道这干夜间出来作祟时,就变了模样,于是而有了ldquo;僵夜肥昼瘦rdquo;之说。

这样恐怖而凶残的僵在清代以前的笔记小说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而据说这些僵之凶恶还有等级之分,其区别可由毛的颜色看出,而因毛的颜色不同,则又有ldquo;白僵rdquo;、ldquo;红僵rdquo;之称。俞凤翰《高辛砚斋杂著》说很具体:

ldquo;窗外立一人,面白,身火赤,向内嬉笑。忽跃入,径至仆榻,伸手入帐,捩其头拔出吸脑有声,脑尽掷去头,复探手攫肠胃,仍跃去hellip;hellip;某术士颇神符篆,闻之曰,此红僵也,幸面尚白,否则震霆不能诛矣。rdquo;

这是说白僵是红僵的初级阶段,已经凶厉如此,而自白而红,则僵的凶厉就随着增加,以致天上派下的雷神都无可奈何。那更高的一级即是ldquo;绿僵rdquo;。《子不语》卷十中有ldquo;绿毛怪rdquo;一条,赤目如火,遍体绿毛,那形象已经相当恐怖,但细想起来,绿僵的可怖仍然没超出人的想象范围。又有一种ldquo;黑僵rdquo;,在《子不语》卷二ldquo;秦中墓道rdquo;中称作ldquo;黑凶rdquo;,这大约是西北人的叫法。

所谓白、红、绿、黑,很明显是面部与身上的颜色,但都不是指皮肤,而是指身上的毛。 所以袁枚说的ldquo;毛僵rdquo;应是概指诸种毛色之僵,以与之僵相区别。因为还有不少故事中的僵是的,之僵明显道行尚浅,还不足以为孽。这些都是清初不足百年所有的产物,让人很难理解其缘由所在。但综合来看,诸僵虽然都被写得极为狞恶可怖,但与恶鬼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那身上的ldquo;毛rdquo;,而诸僵的身世之谜大约也就在此处可以解开。

旱灾和僵

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我对自己掌握的材料大致分析了一下,这些ldquo;记录rdquo;的作者除了《醉茶志怪》的李庆辰是天津一带人之外,基本上都是南方人,而且关于僵的故事,仅有不足十条是出于北方,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南方,而且尤以江南的南京、扬州及太湖周边地区为多。这些地方低下潮湿,节令一入梅,衣物特别是与皮革有关的东西生ldquo;毛rdquo;的事是司空见惯。那么,僵会不会生毛呢?如楼兰一般的干是没什么希望了,可是新葬而未腐的体却极可能在地生ldquo;毛rdquo;。我没有这方面的实践,自然没能亲眼见到,只能想当然了,但明以至清代的人却是肯定出过不少具有这方面实践经验的人才的。也就是说,从明始,民间有一种堂而皇之的掘墓之风,而且所掘的正是新葬之墓!

这就引出另一个恶劣风俗的话题,即ldquo;僵化为旱魃(音拔)rdquo;之说。旱魃简单的说,就是旱鬼或旱神。

但把旱魃与人的体牵扯到一起,则起于明代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那里每遇亢旱,人们便指新葬骸为旱魃,必聚众发掘,磔烂以祷,名曰ldquo;打旱骨桩rdquo;。但并不是所有的骸全是旱魃,只有生了白毛的ldquo;毛僵rdquo;才是正身。千里赤旱原来都是坟里那个家伙在捣鬼,自然应该把它找出来除掉的。

但古人是凭借哪样的观念做依据,把僵与旱魃这素无往来的二位拉到一起的呢?明代之前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但却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原来在宋代时就有一种说法,认为僵是很能ldquo;吸水rdquo;的。《夷坚乙志》卷五ldquo;刘子昂rdquo;条中说到和州知府刘子昂为一鬼物所祟,便请来一个道士除妖。道士经过分析,认为作祟的是妖,而且就在府衙之内。但内外衙那么大的地方,总不能整个儿地大揭盖儿吧,而道士则自有ldquo;探测rdquo;之术。他命人挑了几十担水,倾泻在院中,其一隅方五六尺许,水至即干,掘下去,果然是一具ldquo;僵而不损rdquo;的体。

但道士的这一高见,在宋代却只用于拿妖捉怪。到了明代,也许是乡村知识分子ldquo;格物致知rdquo;的能力大有提高,也许是他们从古书以及常生活的经验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就恍然:僵所以能不腐,而且生有白毛,就需要保持内的水分,这样就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吸水的怪物。而人们的联想能力高不可测,居然能想像出这一个僵能把方圆几百里天上地下的水都吸干。而如果把这旱魃砸烂,那么它所吸收的那些水分就会得到释放,于是而油然生云,沛然作雨了。

但明代被诬陷为ldquo;旱骨桩rdquo;的诸位僵,也只不过生有白毛而已,并没有任何可怖可骇之处,而在被掘、打、砸、烧的全过程中,他们至多不过是吱吱地ldquo;叫rdquo;上几声,从来没有任何反抗,更不用说为厉为祟了。所以到明代为止,僵的表现仍然可以说相当绅士的。但不幸的是,到了清代的南方,这些僵的性质就发生了向恶的转化,变成前面所介绍的形形的毛僵。

南方的毛僵作祟,是体本身的行为,这实际上加重了诸僵的犯罪情节,把他们由不知情的从犯变成了主犯。北方的僵只是躺在棺材中在附体的旱魃指使下制造旱情,而南方的僵则是跳出棺材,做起越货的勾当了。(声明一下,以上所说的南方、北方,只是取其大致,并不绝对。)

不葬之咎,化为妖

僵为什么叫粽子?包粽子的树叶和裹布相像!

僵要想跳出棺材,要有一个起码的条件,就是棺材盖能够掀开,那就需要或者是坟茔失修而棺木外露,或者ldquo;久殡不葬rdquo;,棺材就摆在地上,对僵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门朝上开的活动房子。

早自六朝以前,南方就有人死之后棺木长期厝置不葬的陋俗,此俗虽然北方少见,但也始终存在着。这一陋俗受到了中原南迁人士的非议,那大多数的言论是来自儒家的ldquo;孝道rdquo;。于是产生了反对ldquo;久殡不葬rdquo;的鬼故事,起初多是由冥府出面惩罚不孝之子的,到了明清之际,这种惩罚愈形严厉,便偶尔出现直接由亡者的鬼魂惩罚其子的故事了。但尽管如此,编故事的人还是不心让这些不能入土为安的可怜鬼魂化为厉鬼或妖,所以ldquo;不葬之咎,化为妖rdquo;的说法一直难于得到鬼故事的支持。

可是到了清代,大约是受到ldquo;毛僵rdquo;故事的启发吧,人们便进一步做了发挥,抛掉ldquo;亲死不葬rdquo;这一道德化的主题,只在ldquo;化为妖rdquo;上做文章,于是大批的僵之妖便从厝置不葬的棺材里出现了:闲斋氏《夜谭随录》卷二ldquo;变rdquo;条云ldquo;楼下临丛葬处古冢累累,不止十百,更有未葬而甃厝于茂间者凡十馀柩。rdquo;俞凤翰《高辛砚斋杂记》:ldquo;沈梦岩因事寓西湖上某寺,寺旁屋数十楹,为历来厝棺之所。rdquo;《右台仙馆笔记》卷四云:ldquo;金陵自遭兵燹后,往往于城中住屋内掘得棺木,盖皆乱中渴葬者。rdquo;以上这些都是产生僵的厝棺。虽然还有一些故事中的毛僵产生于圮毁的坟茔中,但厝棺中的僵无疑更引人注意,这不能不说其中隐着编故事人的用心,那就是为ldquo;不葬之咎,化为妖rdquo;制造证据。所以故事最后还是要回到道德的主题上。

僵故事编到后来,却也不全是狰狞恐怖,也加进了不少人性化的内容。如僵开店,僵会亲家,僵爱财之类的故事,就有虽不可亲但也可笑的一面。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僵中竟然出现了专门制止同类作恶的僵之神ldquo;朱八相公rdquo;。 这倒是有些ldquo;温暖的彩色rdquo;,甚至是ldquo;希望的曙光rdquo;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