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为什么被称为ldquo;明朝文天祥rdquo;?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史可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末大英雄史可法曾被称为“明朝文天祥”,名气很高,近年来却被拉下神坛,到底该不该?

  的确,南明的过早覆灭与史可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没有必要给予过高的推崇。

  我认为,史可法有以下几处重大失策:

  一、北都覆灭,史可法身为南京兵部尚书,位居留都百官之首,主管东南一隅的军务,举足轻重。可是,当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传来,他却不能在第一时间拿出应变方案,又在拥戴弘光帝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摇摆不止。此举的恶果有二:1、致使弘光帝的继位合法性、权威性遭受到质疑,军心、民心未能一,其后左良玉八十万军顺江兴师南京,便是这一恶果的集中、激烈的恶性表现;2、将定策拥戴之功拱手推让给了马士英以及原本就飞扬跋扈的四镇总兵,马士英逆袭成功,一跃而成南明朝廷的主角,且军队不复为朝廷所有,各镇总兵各自为政、自行其事,听封不听调,致使场面失控,为南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为什么被称为ldquo;明朝文天祥rdquo;?

  二、史可法被马士英排挤到江北视事后,又没能辨清天下变化局势,一味支持南明北上与满清和议,积极联络吴三桂、祖大寿等败类,错把南明的敌人当朋友,而把防御的重心偏向已经成了落水狗的李自成。致使清兵向南明发难时,南明准备不足,一溃千里。

  三、史可法爱自己的名声胜于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四镇中高杰部最强,高杰遭到叛徒许定国暗算后,高杰妻有意让高元照拜史可法为义父,如果史可法同意,这支军队足可为南明朝廷所用,但史可法迂腐,竟嫌弃高杰一家出身低,婉然拒绝。致使高杰部后来降清,成了剿抗清势力的一支劲旅,让人慨叹。

  四、扬州城内的兵力、粮、炮弹样样充足,当年张巡守睢阳里条件好得多,如果史可法的抵抗意志再坚一点,守住扬州城并非难事。稍后江阴民众自动发动起来的八十三天江阴保卫战也足以证明:就算扬州最终不保,也可以与敌人抗衡上三四个月以上。可是,史可法胸无战略,目无成策,大战未开,就想着殉国求名,致使扬州城的攻防战仅仅维持一天就失陷了(清军正式向扬州发动攻击是在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次,即四月二十五,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扬州城内本来人口只有三四十万人左右,但清军南来,沿路烧,四方难民避兵祸而入城者极多。清恭亲王多铎一声令下,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城中积如乱麻”、“查焚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

  史可法能力欠缺,但位高权重,出现此种种失策,应该遭受历史的谴责;但反过来说,他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面对家国情仇、民族大义,大节不亏,舍生取义,以死报国,对时局、对后世,做出了应有的榜样。历史因此对他的评价极高,且远远掩盖住了他的、失责。以史可法当时的地位论,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南明士民影响巨大。

  须知明朝自辽东战事起,北方遭受了近三十年战乱,英雄豪杰的锐气、士气、骨气被消磨耗损殆尽,洪承畴、吴三桂等滑鼠辈成群出现,士林中更出现了很多如龚鼎孳等“贼来降贼,清来降清”的无耻之徒。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为什么被称为ldquo;明朝文天祥rdquo;?

  江南民风本不及北方剽悍,骨气却盛,舍生殉国者皆是,与史可法的表率作用不无关系;南明能凭借着仅有的残山剩水仍可与清朝苦苦抗衡十七年之久,也不应该抹史可法的表率作用。

  历史是公正的,史可法有伟大的人格,完全可以掩盖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