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爱吃大酱,东北大酱怎么做?
东北菜,就像东北人民一样,又实诚分量足,又够味可劲放作料。谈到东北美食,怎么少的了东北大酱,为什么网的小编给大家讲一下东北大酱。
大酱之于东北,好花椒之于四川,陈醋之于山西,它就是东北的灵魂调料,不管家常饭桌,还是宾客宴请,哪哪儿都少不了它,否则东北就不够味儿啦!无大酱,不东北!
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吃大酱?
咱们东北人就是爱吃东北大酱
其一,黑土肥沃广袤,大豆生产得天厚,于是出现了以大豆为原料的豆酱,而在主产小麦的关内地区,则更多食用以面粉为原料的甜面酱(甜味来自淀粉水解的葡萄糖和麦芽糖)。其二,东北冬季漫长开春有春荒,所以在过去交通不便蔬菜难得的子里,易于贮的大酱和咸菜、晾晒的干菜就成了饭桌好伴侣。其三,大酱在女历史中地位很重,他们食用蘸酱菜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在东北,从一开春的山野菜到四季的各种青菜,乃至大豆腐干豆腐,都能蘸酱吃。
它就是东北人民生活的常。上世纪20年代的东北县志中,有着ldquo;豆酱是家家四时必需rdquo;的记载。在祖父那一辈,每家每户院子里都有一个酱缸,下酱是女主人的一件大事,谁家的酱好吃也会被四邻称赞。民间有种说法,即使原料和做法相同,每个人下的酱味道都不一样,就好像酱也是有性格的。
大酱在东北不仅是常所需,在历史中,还充当过贡品和等价物的角色。金史中讲过一个元帅掉手下官员的理由是,ldquo;上贡不给,好酱亦不与rdquo;。在满族史诗文学《尼山萨满》中,萨满去阴间寻魂,用大酱给鬼魂作买路钱。许多满族故事也有用酱做交易的描述。
东北人怎么吃大酱,有啥好吃的ldquo;酱菜rdquo;?
东北大酱蘸蔬菜吃,够味
常家里吃饭时,习惯备一碟酱,直接用筷子蘸点,就着饭菜吃,蘸个小葱吃。
更有名的是蘸酱菜,菜要新鲜水灵的时令菜,酱要新、味要醇。春天和初夏多是山野菜,蒲公英、小根蒜、刺嫩芽、蕨菜、柳蒿芽;盛夏的生菜、小白菜、黄瓜、水萝卜、辣椒、小葱;秋冬的酸菜心儿、大萝卜、白菜心儿、大葱,还有四季均出镜的大豆腐和干豆腐。
很多人认为蘸酱菜特别乡土,但开春的山野菜其实并不便宜,尝鲜的刺嫩芽要几十块一斤,冬天一份蘸酱菜也要几十块。酱可以是纯大酱,也可以是大酱炸的蛋酱或肉酱。
还可以打饭包,满语叫ldquo;乏克rdquo;,据说这是满族在战斗年代流传下来的美食,把二米饭(大米和小米)和蛋酱、土豆泥、小葱、香菜和应季小炒菜拌好,用白菜生菜叶或苏子叶包上,双手捧着吃,这种饭菜合一的吃法,就是ldquo;打饭包rdquo;。
当年下的新酱,浓稠适度,用来生吃蘸酱最好。时间久了,大酱会从黄褐色变成暗黑色,稠度变高,味道差了点,把小黄瓜、豇豆、萝卜、辣椒等蔬菜扔进酱缸,腌个把月就成了酱菜。
把食物抹上大酱,卷起来吃。一种是大薄饼抹大酱和小菜卷着吃。另一种是铺一张干豆腐,把黄瓜、大葱、香菜、肉丝,抹上大酱,卷成干豆腐卷儿。在去东北的火车上,你也许会看到它。
把大酱做熟了吃,如蛋酱、辣椒酱、肉末酱、小河鱼酱。蛋酱最好做,葱花和辣椒丁倒进蛋里搅匀,烧油下锅,倒大酱一块翻炒出咸香味,直接吃或者蘸菜都好
还有一种蛋酱叫ldquo;焖子rdquo;,像蒸蛋羹一样,把蛋液混上青辣椒丁和大酱,一起上锅蒸熟。
在很多东北炖菜中,大酱是重要的佐料,换了别的酱,就不对味儿。酱的味道好坏,直接关系到东北餐馆的水平,没有一缸好酱,很多东北菜就做不好。
一种炖菜是以酱为主要调味料,酱炖茄子、酱炖泥鳅,吃的就是酱味;另一种炖菜用酱来爆锅,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等,给菜肴上色,代替盐调味,借点酱香气。炖菜多是咸鲜口味的,即使不爆锅,厨师也习惯舀一勺大酱调个味。
东北炖菜中,酱大骨算是名声远扬,根据骨头位置不同,分为酱脊骨、酱排骨和酱棒骨。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至熟烂不柴不死,酱香浓厚。
酱大棒骨有的粗如儿臂,一大盘端上来,哎哎哎别拿筷子了,直接上手放嘴边啃吧。小姑娘太矜持就别点酱大骨,注意分量别浪费啊。
正宗东北大酱是怎么做出来的?
东北有两种做法,盘酱和焖酱。
盘酱是满族习惯,在腊月里用苞米面团发酵留作酱引子,来年开春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是下酱的子,前一天烀(hū)(东北话,意为少量水煮熟)好大豆磨碎成豆泥,然后把酱引子、豆泥和粗盐、清水一起下缸。
焖酱则更流行,区别在于不用酱引子。腊月烀好豆,打成四方的酱块,在温暖的地方悬挂,经过四五个月的发酵长曲霉,在农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把酱块洗去菌毛,和粗盐、清水一起下缸。选在农历四月是因为其光照、温度和湿度适宜大酱发酵。
酱下缸后,习俗要用白布蒙上酱缸,四角挂上重物,防尘防虫,雨天要加盖防雨,放在院子朝阳处。
要入夏时,开始更重要的工作,晒酱和打耙。用小木耙在酱缸里上下搅动叫做打耙,目的是调节酱的稀稠程度,散去发酵产生的异味,利用太阳热能发酵晒熟,使整缸酱都晒成均匀的酱,各种成分混合均匀。每天早晚打耙二百下,一个月后,新酱就能吃了。
有人不喜欢大酱,因为闻着臭,这和酱的发酵过程有关,酱块没发酵好,打耙不到位,都会影响味道,好的酱的不臭不骗你。我姥姥下的酱最香了,她走后我就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酱了。
最后说一下东北大酱和北京黄酱的区别,大酱原料是纯大豆,黄酱的豆酱块里掺了面粉,而晒酱打耙的工序和发酵原理都是一样的,北京酱菜就是用黄酱腌渍的。
这简单的一缸大酱里,发酵着悠远的东北历史和人文景观,现如今,自家下酱的越来越少,不过东北人吃酱的习惯是丢不掉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