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癌症,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利器
编者按nsp;
癌症对人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曾经,它让人闻之色变。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有能力通过疫苗和早筛技术将某些癌症扼在萌芽状态,癌症治疗手段的提高也让许多患者实现了带癌生存。癌症已不再是一个不治之症。nsp;
在2月4世界癌症到来之际,本报推出专版,将癌症防治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一一呈现。nsp;
国产2价HPV疫苗是国内HPV疫苗中唯一获批可采用两针免疫程序的疫苗。在工艺技术方面,国产2价HPV疫苗采用的是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安全性更高;同时预防HPV16、HPV18型相关癌前病变的保护效力达100%,等于或优于进口同类疫苗。
——乔友林nsp;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2月4是世界癌症。今年癌症的主题是“关爱患者,共同抗癌”。“4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1月29,在“完癌症防治体系nsp;建设健康中国”座谈会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告诉科技报记者,肿瘤的预防包括多环节,病因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康复,而控制癌症发病的前沿关口是病因预防,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早期筛查和诊断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干预等。
癌症也能接种疫苗来预防
在全球消除疾病的进程中,疫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安全、有效且经济、便捷的手段,疫苗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专家曾光说。
在HPV疫苗问世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了一系列宫颈癌防控计划,使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重心逐渐从对适龄妇女定期筛查的二级预防,提前到对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
2019年工作报告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都提出要推进癌症防治工作,特别是女性两癌(宫颈癌和腺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在具体的癌症防治实施方案中,特别提到要促进相关疫苗接种,包括加强HPV疫苗接种的科学宣传、促进适龄人群接种。
目前市场上的HPV疫苗有进口的2价、4价、9价疫苗。2019年底,国产2价HPV疫苗正式落地。
2019年12月31,由厦门大学与厦门万泰联合研发的国产2价HPV疫苗(馨可宁),宣布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注册申请批准,这是我国首个HPV疫苗。中国也成为全球继和英国后,第三个成功研发生产HPV疫苗的国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乔友林介绍,进口2价HPV疫苗和国产2价HPV疫苗的接种群体都是9—45岁的女性,国产HPV疫苗面向9—14岁青少年仅需接种2针,优化了免疫程序,也是国内HPV疫苗中唯一获批可采用两针免疫程序的疫苗,已经走入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350多个城市。
在工艺技术方面,国产2价HPV疫苗采用的是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安全性更高;同时预防HPV16、HPV18型相关癌前病变的保护效力达100%,等于或优于进口同类疫苗。
乔友林透露,除了国产2价HPV疫苗外,2020年9月,厦门大学、厦门万泰沧海生物、北京万泰生物共同研制的9价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在江苏、四川、重庆等地正式启动。目前还有更多的国产HPV疫苗处于临床试验之中。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其中HPV16和18型作为最主要的高危型别,导致了我国84.5%的宫颈鳞癌。尽早接种HPV疫苗,加强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是消除宫颈癌最重要的一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教授赵昀说。
早筛技术将癌症扼在萌芽状态
除了接种疫苗,癌症早筛也是预防癌症的“利器”,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为有效的途径。全球各国都在癌症早筛领域加大资源投入进行创新技术攻关。
近年来,癌症液体活检成为癌症早筛的新趋势。“液体活检是指通过检测人体体液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中的生物标志物来分析身体状况,其在无创产前检测(NIPT)、遗传疾病筛查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也在肿瘤诊断与监测领域中逐渐被临床认可。”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王思振说。
专家表示,传活检的组织来源于肿瘤的某个部位,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相之下液体活检结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肿瘤DNA信息。通过抽血检测特定肿瘤的一些标志物,包括肿瘤细胞循环DNA(ctDNA)、小分子RNA(miRNA)等,可以高效、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出现。“相影像学等常规筛查手段,具备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王思振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在癌症早筛领域呈现出更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癌症早筛的液体活检技术实力已经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或已呈现‘超车’态势。”王思振介绍,我国针对肝癌的液体活检早筛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只需一管血就可测肝癌”。
“我们在2017年就开始了肝癌早筛的研究,不仅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中取得突破,还开发了癌症早筛液体活检领域的关键原研技术‘突变胶囊’,该技术可以在更少量的血液样本中实现更多次的检测,以保证获取更多元的肿瘤信息,并保证每次结果的准确性。基于这些研究积累和技术突破,我们开发了肝癌早筛产品HCCscreenTM,它实现了92%的灵敏度、93%的特异性,而现有临床常规方法——超声检查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只能达到67%的灵敏度。此外,HCCscreenTM还达到了35%的阳性预测值、99.6%的阴性预测值。”王思振说。
除了液体活检成为癌症筛查的新趋势外,近年来人工智能也开始在癌症早筛中展露头角。目前,一种人工智能云诊断技术已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中得到应用。采样机构收集细胞标本图像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传到云诊断平台,人工智能会自动进行诊断,病理医生只需对人工智能诊断为阳性的少数结果进行复审确认,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劳动。
“这项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筛查。”该技术的研发机构——武汉大学兰丁人工智能细胞病理诊断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孙小蓉说,人工智能在宫颈癌筛查中大样本量的训练,为该技术在癌症筛查上的应用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家重点专项有望突破临床筛查困境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腺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水建议,加强癌症早期筛查,一般风险女性应每两年进行一次腺X线筛查,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可优先考虑通过B超筛查;尽快推广作简单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技术;对我国癌症筛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完整的筛查体系,制定筛查指南,严格培训筛查人员。
2020年8月,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项目”启动。该项目目标是构建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效经济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早诊技术体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筛查/早期诊断试剂盒,并针对肺癌在全国20个省份、12万社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中验证其有效性;针对消化系癌症,依托城市、淮河流域10万人以上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队列验证其有效性。
“关于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现有体检中,缺乏精准、高质量的肿瘤筛查项目,往往只以单一生物标志物为筛靶标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筛查,特异性及灵敏度普遍不达标,会为患者带来误导。此次进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正是希望带来技术突破,改变现有技术下临床筛查的困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刘骞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