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拟于2024年前后着陆月球

  从远古时便对“广寒宫”充满无限遐想的中国人,正一步步揭晓月球的更多奥秘。4月24,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中,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工程师胡浩透露,嫦娥六号任务拟瞄准2024年前后,以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开展采样返回和探测为目标,开展后续详细论证工作。“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以作为人类进入深空的前哨战或者试验场。”

  自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以来,“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多个探测器寻梦太空。随着2020年嫦娥五号将月球的土特产“月壤”成功带回“家”,中国探月工程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嫦娥五号”成功完成使命的背后,也给它的后继者们开拓出一片更看广阔的宇宙空间。

  胡浩介绍,“嫦娥六号”探测器是“嫦娥五号”的备份,已经于2017年完成了主要产品的研制。2019年4月18,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搭载合作机遇公告”,以“坚持创新、天地筹、科学可行、成果可见”为原则,经分析筛选将法国氡气探测仪、俄罗斯和中国联合申请的月表水冰赋存研究装置、瑞典的月表负离子探测仪和意大利的激光测距角反射仪等4个载荷列为初选项目。

  “通过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开展月球相关资源勘察、科学研究和科研技术验证,将促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设。”胡浩介绍,目前国家航天局正在倡议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打造解决空间科学问题、有效利用月球资源、发展地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科学家们对后续的月球探测充满期待。“如果能在月球上布设一些探测器,就可以长期、稳定、大尺度、实时监测地球。月球还有很多资源,例如太阳能、氦-3、钛铁矿、水,很可能会成为地球资源的后备库。”胡浩说。

  在他看来,月球也是人类迈向深空的支撑点和深空探测技术的演练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想在地球上找一片净土进行天文观测,除了南极,选择不多。所以在地球观测外太空,难度较大。但月球没有大气,特别是背对地球的一面,是观测外太空的理想位置。这有可能让我们花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多成果,但这还需要技术支撑。”胡浩说,科学家们也在展望未来,希望能在月球表面建立外太空观测站、实验室、物资转运站、人类活动基地等,一旦在月球表面安置了生产设施,就可以利用这一运输通道将月球上生产的物资运送到太空或返回地球。当然,这些还都需要科研论证和科学技术的支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