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一生最致命失误是什么?

nsp; nsp; 乾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领,充崇文门监督,行营事务。
和珅一生最致命失误是什么?
nsp; nsp; 四十一年(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nsp; nsp; 四十二年(二十七岁)六月,转户部左侍郎,并署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兼任步军领。
nsp; nsp; 世界上,任何两个人,包括夫妻、父子、君臣、亲友等等,之所以能够一拍即合,互相关爱,亲密无间,或者联手合作,配合默契,形同一人,肯定都有其双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凡是有这种特殊亲密关系的人,都是ldquo;不正常rdquo;的。不然,就是ldquo;正常rdquo;的,也就是ldquo;普通rdquo;的、不远不近的关系了。两方面只要缺少一方面的因素,这种亲密的关系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中途失去一方面的某些因素,已经形成的紧密关系,也会逐渐松懈,进而消失,甚至反目成仇。
nsp; nsp; 纵观乾隆皇帝与和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无疑属于不正常。要解开他们两人之间这种ldquo;不正常rdquo;关系之谜,就应该从他们双方的主客观因素入手。
nsp; nsp; 和珅个人资料:开始阶段,和珅的态度是ldquo;主动迎合rdquo;,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因素。乾隆的态度是兴之所至,ldquo;偶然垂顾rdquo;,事先并没有想到要在侍卫中间寻找、物色、提拔一名大臣。因此开始阶段,一个较主动,抱有希望;一个只是随意应付,甚至仅仅只是为了打发空闲的时间。
nsp; nsp; 现在咱们来看看乾隆皇帝与和珅两人各自的优缺点。这些优缺点,对自己来说,就是主观因素;对对方来说,就是客观因素。他们两个人能不能紧密地结合、亲密地合作,就取决于双方的主客观因素。
nsp; nsp; 聪明人也有反被聪明误的时候:当和珅从乾隆那里得到将要传位给嘉庆的确切消息,他还是沉不住气,提前一天,给嘉庆送去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对嘉庆的拥戴。结果,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嘉庆及其智囊,早就已经决定牺牲和珅,从而解决大权旁落的问题和国库空虚的难题;于是,和珅这一举动,反倒授人以柄,成了嘉庆扳倒和珅的第一件口实:二十宗大罪中的第一件!
nsp; nsp; 古往今来,凡是被宠信的人,不外乎人才、庸才、包这样三种人。
nsp; nsp; 只有精明强悍的主子,才会宠信人才;如果主子本身是包,他所宠信的人,绝大多数是兄弟或小舅子之类,只要是ldquo;内亲rdquo;,不管他是不是包,都一律重用。这就是ldquo;肥水不落外人田rdquo;的逻辑。如果主子本身是庸才,他倒是不会用包,但是往往不于使用人才,不是自以为是,就是不放心不信任,结果所用的只能是和他一样的庸才。
nsp; nsp; 乾隆皇帝是个英才。非万不得已,例如出于母后的说情,他一般不会任用庸才。用,也有,不会出格。在任用和珅的问题上,正因为他自以为看准了和珅是个英才,所以才加以重用,而且不是一般的重用,而是十分破格的重用。
nsp; nsp; 反过来说,如果和珅不是一个正的英才,乾隆朝人才辈出,也不会如此破格重用一个才二十多岁的ldquo;半大孩子rdquo;!
nsp; nsp; 一个朝廷,外有礼户吏兵刑工六部和翰林院、都察院,内有内务府,尽管都重要,都不可缺少,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一个ldquo;钱rdquo;字。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你有最好的将军和士兵,外敌来侵略,内敌在,没有钱,军队寸步难行。即便在和平时期,要维持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转,特别是皇宫内廷豪华奢靡的花销开支,数量之大,也十分惊人。乾隆登基之后的前几十年,有康熙、雍正给他打下的经济基础,倒是还能应付自如;但是一则连年用兵,二则乾隆是个穷奢极欲、贪图享受、生活靡费的人,还特别喜欢游山玩水,收珍宝,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到了乾隆四十年和珅出现的年代,不论是国库还是内帑,都已经捉襟见肘、外强中干,不容易维持了。
nsp; nsp; 我们很难琢磨,乾隆怎么会想到并决心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和整个皇家的内帑都交给一个从来没有管理过如此巨大钱财的、二十几岁的半大孩子的。mdash;mdash;这可是国家的命脉,万一出了纰漏,那可是无法收拾的呀!
nsp; nsp; 和珅个人资料:这个并没有管理财政经验的小伙子,居然把国家财政和内务府钱财全都管得井井有条,不但没亏空,反倒有盈余了!乾隆前四次下江南,和珅年纪还小,没有赶上;至少第五、第六两次,和珅居然能够想尽一切办法,不动用内帑,发动江淮富户出钱接驾,让乾隆皇帝舒舒服服地尽兴而回。要知道,皇帝出游,那可是一支上千人的消费大军,不是简单轻易就能打发的!
nsp; nsp; 这就是和珅的本事,这就是和珅的过人之处,也难怪乾隆对他越来越放心,视他为肱股之臣了。
nsp; nsp; 和珅用各种方法聚敛钱财,说乾隆皇帝不知道,那就是把乾隆看成白痴了;但说乾隆知道得一清二楚,则又过分高抬了乾隆皇帝的能量。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乾隆心中明白,知道和珅有钱,也知道和珅的钱并不完全是贪污所得。和珅是个理财能手,能给国家理财,怎么就不能、不会给自己理财了?他经营土地、钱庄、商店、典当,哪一样不是赚钱的买卖?
nsp; nsp; 乾隆皇帝既然知道和珅有很多钱,而且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很有可能是贪污所得,那么乾隆为什么能够容他在自己鼻子底下贪污敛财,而不加以处置呢?
nsp; nsp; 乾隆的心态其实很简单。第一,和珅是个能人,而且是自己所倚重的能人。只要你没有谋反的心思,没有皇权的,对我的政权没有威胁,我大可以不用着急,你先好好儿地帮活儿吧。等到你不听话了,或者我需要你的钱了,我什么时候想动你,就什么时候动你。第二,这笔巨大的钱财物资放在和珅家里,皇帝很放心。因为和珅是个守财奴,他的钱财,只有进来的,很少甚至没有出去的,不会像清官那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笔钱就会撒出去。何况那个时候还不存在向海外潜逃一说,也不可能将贪污的巨款存到瑞士银行或秘密转移到海外的子女那里去。所以,和珅聚敛再多的钱物,也只是在他自己的家里。不论是国家的大金库还是个人的小金库,反正都在国内,也就全都是皇家的。第三,有一个观点,好像还从来没有人想到过:和珅虽然是在嘉庆四年栽倒的,但是嘉庆初年,乾隆还是太上皇的身份。和珅虽然是乾隆的亲信,但是总不如自己亲,何况这是继承自己大的?因此,也绝不排斥乾隆曾经对嘉庆明说或者暗示:在我活着的时候,你先不要动和珅,等我寿终天年,你想怎么处置和珅,我可就不管,也管不着了!
nsp; nsp; 和珅可能这辈子算错的,就是皇帝正的心思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