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入伏”啦!7月16迎“头伏”,饺子“转”起来
• 科普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进入“头伏”。专家提醒,“入伏”后,全国多地进入“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温,平安度过“苦夏”。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常用一些简要的词语表示冷、暖、干、湿等气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二十四节气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历史学者、天津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所谓“三伏”是头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总称,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按传历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干支纪法中带“庚”的那天)为头伏(10天);第四个庚为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为末伏(1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7月16至25为初伏,7月26至8月14为中伏,8月15至24为末伏。由于中伏有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蛋。”罗澍伟说,伏天伊始,天气炎热,人的精神容易倦怠不振,食欲不佳,饺子既是传饮食中开胃解馋的佳品,又像“元宝”一样,是富足的象征,迎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所以有了“头伏饺子”的说法。
什么馅的饺子适合在“入伏”后食用?“素馅较好,如西葫芦蛋馅、韭菜蛋馅,清爽适口,不油腻。”罗澍伟建议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