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是怎么发家的 他是怎么从一穷二白变成亿万富翁的
可以说是企业家中最时髦的一个了,他玩快手,也玩微博也晒,还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手工作品,最近更是上了非常热播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积累了很多的粉丝,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潘石屹是怎么发家的,聊一聊潘石屹是怎么从穷小子变成依然富翁的。
1979年,潘石屹考取了兰州培黎学校。临走之前,老父亲将自己头上还不算太破的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把更为破旧的帽子留给自己,并说:“孩子,你要出门了,不管在什么时候,没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1981年,潘石屹从培黎学校毕业,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石油管道学院录取。1984年,潘石屹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在那里,他的聪明和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并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办公室新分配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非常认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听者有心,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潘石屹:难道这一生将与这套桌椅共同度过?正在思变的时候,他遇见远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一位老师。老师告诉他在深圳有很多机会,也能赚到很多钱。潘石屹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由于很难回答这个本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老师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就说你身上的衬衫,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买两件,这样一件穿脏了你就可以换另外一件。”
这也许是有人第一次对他解释财富是怎么回儿事。
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来到广东。两年后,潘石屹跟了一位老板来到海南。当时海南给潘石屹的感觉就是夹杂着货的一个相当原始的荒岛。他的老板承包了一个砖厂,让他当厂长,负责三百民工的生产生活问题。1990年春节前后海南岛刮了一次特大的台风,经济一片萧条。砖没人要,大家的生活也都相当困顿,甚至长时间挨饿。尽管如此,这段岁月在潘石屹的记忆中还是相当美的。至少自己可以做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一支队伍。
随着经济不景气的无限期延续,闯海南的许多人纷纷回到了内地,潘石屹却一直坚持着直至南巡讲话以后,海南逐渐恢复了活力。
房地产作为小平同志南巡的第一个产业在海南发展起来了。潘石屹认识了曾经在牟其中手下做事的和王功权等人。1990年,潘石屹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等人在海南岛成立了万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简称“农高投”。
当时海南的房地产正处在畸形扩张时期,本来是房地产副产品的“炒房炒地”也因为其时间短见效快而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买房人和卖房人大多都是机会投资者,说俗一点就是“炒家”,玩的是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商品到你手里传出去了你就是,运气不就砸手里了。农高投也看中了这个机会,开始炒房,并淘到了第一桶金。就在海南岛的房地产看似如火如荼的时候,两个数字让潘石屹惊出了一身冷汗。一天潘石屹在海口房地局看到两个对数字: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7平米,海口市人均住房报建面积却已经达到了50平米。在潘石屹看来,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南省的房地产行业快出事了。
于是,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人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分散风险。潘石屹自愿请缨,准备回内地寻求进一步发展机会。他先回老家看了一圈,觉得西北还是太穷,没有任何投资的价值,便来到北京进行市场调研。
他先来到怀柔,很快注册了公司。有一天,潘石屹在怀柔县食堂吃饭时,无意中听旁边吃饭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深知指标就是机会,就是金钱,于是他主动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接触:“我们来做一个行不行?”就这样,北京万通凭借潘石屹从餐厅听来的消息成就了后发展的底盘。
1992年万通在阜城门开发了。当时利达行的邓智仁刚来到北京,拜访了几家大的房地产公司,要求销售房子。这些房地产公司问:“你出广告费吗?”邓智仁说:“我不出。”他们又问:“你包销吗”?他说:“我不包销。”房地产公司老总问:“你既不出广告费,也不给我包销,你普通话还没有我讲得,你凭什么给我销售啊?”。
当他找到万通公司的时候,潘石屹感觉到尽管他们曾经经历过海南的房地产热潮,但就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销售,他们的经验还远远不足,而北京房地产界的宣传意识和雇用的意识还较弱,出于安全,他毅然决定接受利达行万通新世界的推广和销售工作。
现在大家知道潘石屹是怎么发家的 了吧,虽然当时的那位女大学生说的那句话很普通但是却是一根牙签随时准备撬动潘石屹的心,可以说那句话是一个引子,一个让潘石屹正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追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