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不给力?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供电系有望更智能

  我国科研人员在柔性穿戴器件供电系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得未来可穿戴设备的电池设计有望标准化,供电系更加智能。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高鸣源副教授介绍,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是当前制约可穿戴设备普及的重要因素,而柔性、绿色和可持续的能量仍存在技术瓶颈,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针对这一问题,来自西南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对热电、运动及无线电波等能量源在可穿戴器件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的评价指标,用于对柔性可穿戴系的电源性能、能量转换机制、弯曲或拉伸条件下的功率折减等进行评估。

  审稿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代表了未来柔性可穿戴器件供电系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有助于未来根据智能家居、人体健康监测、土木基础设施检测等不同应用场合需要对可穿戴设备的电源进行选型,从而推进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供电智能化水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