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红线:让番茄更甜更美味

  正值寒冬腊月,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玻璃温室里,番茄长势喜人,又红又美味。

  这几天,数位国内知名农业专家来到南京农业大学在该公司设立的合作研发基地,现场观摩测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施园艺作物品质提升及长季节栽培关键技术”的子课题“基于远红外及生理活性物质的设施番茄风味和外观品质提升技术”。

  起秀色可餐的番茄,他们对穿梭在番茄植株之间的“红线”更感兴趣。

  据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蒋芳玲介绍,红线里是可导电的纳米材料,能发出介于8~14微米之间的远红外光。只需要在番茄附近放上这根神奇的“红线”,生产出的番茄就更漂亮更美味了。

  “更高的光合效率意味着叶片能产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可运输到果实,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而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番茄风味的重要指标,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我们吃起来感觉就越甜。”蒋芳玲介绍,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低温多雨雪、光线弱,给番茄的栽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远红外光不仅能起到加温的作用,还能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使用远红外光的番茄提早6天成熟。

  远红外光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能在半径30厘米的范围内发出与蔬菜分子震动频率相近的光线,提高细胞活力,延缓植株衰老。

  这项发明却来自意外的发现。据该装置发明人之一、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侯喜林介绍,大概3年前,他因为落枕,脖子疼得无法动弹。热毛巾、药膏,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机缘巧合,他试用了一款运用远红外原理的治疗仪。

  “不仔细看,那就是块双层的布,其实里面裹着很多线。刚开始用的时候,觉得脖子热乎乎的,用了三天,落枕的情况大有好转。”

  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种远红外光被誉为“生命之光”,早已在医疗中广泛使用。甚至在养猪场,远红外光被用来给刚出生的小猪保温。不过,在植物领域的应用,少之又少。

  侯喜林联系了一家专门从事远红外产品研发的公司。不久后,植物专用的“远红外光”诞生了。这根用纳米材料制作的线,在不结球白菜、莓、姬菇等蔬菜中运用,都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并申请了国际专利。

  为了提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根“红线”还安装了一个能把220伏电压转化为24伏电压的变压器,在纳米材料的两端,接着能导电的电线,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整线的高度,保证每一束光都能为植物所用。

  除了探索使用远红外光的最佳时间,侯喜林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让这套远红外装置能直接利用光伏发电提供的电能,在降本增效的路上更进一步,让更多蔬菜照射“生命之光”,让大家四季都能吃到各种美味蔬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