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提取物:将幽门螺杆菌连根拔起
二氢丹参酮I在灭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不仅可以生物膜,同时可以灭附着在生物膜上的细菌,起到了对幽门螺杆菌“连根拔起”的作用。
毕洪凯nsp;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显示,在中国457万的年癌症新发病例中,胃癌新发病例48万,占10.8%,位列前三。在胃癌高发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且抗生素耐药问题益严重,导致根除率不断下降。
近,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团队成功筛选出新型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候选药物——二氢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I具有高效快速灭幽门螺杆菌、抗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安全以及不易耐药等优越特性,有望作为抗幽门螺杆菌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抗菌药物权威期刊《抗微生物剂与化疗》上。
传疗法首次治疗失败率约为10%
在显微镜下长度只有2.5微米到4微米,宽度只有0.5微米到1微米,“张牙舞爪”的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幽门螺杆菌,不仅能够导致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同时还与胃癌和肝癌、糖尿病有关。
含两种抗生素的三联和四联疗法是我国常使用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但传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将幽门螺杆菌斩除根。
“传疗法的首次治疗失败率约为10%,有的患者会产生腹泻或者胃肠道菌群紊乱。还有的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的抗生素就较少。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令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药效变差,完全不能达到根除的效果。”毕洪凯说:“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也会对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
幽门螺杆菌在抵抗敌军入侵时,还会狡猾地给自己形成一个生物膜“保护罩”,而生物膜对抗生素会有抵抗作用,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高,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根治率。
丹参提取物细胞实验可抑制多重耐药菌株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归为I类致癌因子,因为它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根除这个健康手?2017年,毕洪凯团队通过初步实验有了突破口——丹参。
丹参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活血、化瘀的传中药之一,其脂溶性提取物即丹参酮类化合物,包括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30多个单体。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如抗癌、抗阳性细菌、抗炎、雌激素样活性和心血管保护等,但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未见报道。
“此前,我们对1000多种中药单体进行细胞水平筛选,最终确定丹参中的二氢丹参酮I单体灭幽门螺杆菌效果最佳。做细胞实验时发现,当二氢丹参酮I的使用浓度为0.125微克/毫升—0.5微克/毫升时,就可以抑制多个幽门螺杆菌株,包括抗生素敏感和多重耐药菌株的生长。”毕洪凯表示,二氢丹参酮I对生物膜内的幽门螺杆菌也有很好的灭作用,且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幽门螺杆菌并未产生对二氢丹参酮I的耐药性。
更大的惊喜是,“二氢丹参酮I在灭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不仅可以生物膜,同时可以灭附着在生物膜上的细菌,起到了对幽门螺杆菌‘连根拔起’的作用。”毕洪凯介绍。
距离制成临床使用药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让实验成果更加精准,毕洪凯团队也在小鼠体内进行筛选实验,进一步确定了二氢丹参酮I对幽门螺杆菌的灭作用。
毕洪凯介绍,在实验中,小鼠感染幽门螺杆菌两周后,研究人员随机将它们分成3组,分别是奥美拉唑和二氢丹参酮I联合给药组、标准三联方案给药组、磷酸缓冲液对照组,连续3天、每天给小鼠喂药一次。
“实验结果表明,奥美拉唑和二氢丹参酮I联合给药组标准三联方案组具有更高的灭幽门螺杆菌效率。”毕洪凯说,这就意味着在小鼠体内,二氢丹参酮I传药物的灭效率更高。
二氢丹参酮I何时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毕洪凯强调,丹参是不能直接用来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而它的单体二氢丹参酮I,离制成可临床使用的药物还有一段距离。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二氢丹参酮I的作用机制研究,完二氢丹参酮I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理和理学等研究工作。“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能有企业参与临床前研究,把这项研究继续下去,造福更多胃病患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