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十年后走进福岛核电站:危险并未解除
十年前,由地震引发的一场巨大海啸袭击了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其三个反应堆熔毁,留下一片废墟,如同被炸毁的厂房。紧急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后工作,试图阻止这场严重的核危机失控。
如今,新的设备已经取代了用胶带粘在一起的破旧塑料软管,原先时常被老鼠咬坏以致断电的室外配电盘也早已更换。福岛的辐射水平已经下降,在大多数地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只需穿着常规衣服,佩戴医用口罩。
然而,核电站的深处仍然潜伏着危险。当地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清理工作还需要多长时间,是否会成功,以及核电站所在的土地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近,的记者访问了这座核电站,试图记录在核泄漏事故发生10周年之际,核电站清理工作的进展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十年前发生了什么?
在2011年3月11的9.0级地震之后,17米高的海啸冲击了这座沿海核电站,摧毁了电力和冷却系,并导致1—3号反应堆的堆芯熔毁。
核电站的另外三个反应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过,4号和1号、3号反应堆发生了氢气爆炸,出大量辐射物质,对该地区造成了长期污染。5号和6号反应堆由于停运检修而逃过一劫。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表示,海啸是无法提前预料的。但来自和调查机构的报告,以及最近的法庭裁决结果,都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描述为人为的灾难,是安全疏忽、监管机构疏于监督和相互勾结的结果。
熔毁的反应堆里面有什么?
大约有900吨熔化的核燃料仍留在三个受损的反应堆内,移除这些核燃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关官员表示,这将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但批评人士认为,这过于乐观了。
另外,从反应堆建筑内的冷却池中移除乏燃料的工作受到高辐射和碎屑的阻碍,已经拖延了长达五年之久。如果发生另一次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的冷却池失去冷却水,暴露的燃料棒可能会迅速过热并导致更严重的熔毁。
1—3号反应堆熔化的堆芯大部分都掉到了主安全壳的底部,有些穿过了压力容器的底部,与混凝土基座混合,这使得移除核燃料变得极为困难。
核电站负责人小野明表示,由于带摄像头的遥控机器人只能在人类无法前往的危险区域提供有限的熔化燃料的画面,因此无法看到反应堆内部发生了什么。这意味着关于熔化核燃料的细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地下是否有泄漏?
自灾难发生以来,受污染的冷却水不断从受损的主安全壳泄漏到反应堆建筑的地下室,在那里与渗入的地下水混合。这些水被抽上来处理后,一部分作为冷却水循环使用,其余的则储存在工厂周围的1000个大水箱中。
东京电力公司表示,在危机早期,有严重污染的冷却水从受损的地下室和维修沟渠泄漏到海洋中,目前主要的泄漏点已经关闭。在灾难发生之初,清理人员曾用数吨重的沙袋来堵塞泄漏,现在这些被污染的沙袋仍放在两个地下室中。
本科学家表示,目前仍有微量的辐射继续通过地下通道泄漏到海洋和地方,不过辐射量较小,从近海捕获的鱼类也可以安全食用。
如何处理储存起来的放射性水?
1000个巨大的水罐高高耸立在福岛核电站内,里面装满了处理过但仍有放射性的水。东京电力公司表示,这些水罐具有137万吨的储存能力,将在2022年装满。一个小组提出将这些水排入大海,但该建议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担心这会进一步损害该地区声誉的渔民。关于这一建议目前尚无最终决定。
东京电力公司和官员表示,氚无法从水中除去,但少量的氚对人体无害,而且所有经过处理的同位素都可以降低到安全水平释放。通过一系列措施,东京电力公司成功将受污染的水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参观核电站是什么感觉?
进入福岛核电站,游客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气派的办公大楼,里面是东京电力公司的退役机组。在另一栋建筑里,核电站的员工——现在每天大约有4000人——要在通过自动安全检查点和辐射检测后才能开始工作。
在去污处理之后,核电站内的辐射水平已经显著下降,因此只需要在少数地方穿着防护服,包括熔化的反应堆建筑内部及其周围。在最近的一次访问中,记者在前往一个低辐射地区时穿戴了部分防护装备,包括头盔、双层袜、棉质手套、医用口罩、护目镜和一件带有个人剂量计的背心。
在参观最近刚完成3号机组燃料迁移的共用储池时,需要穿着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全面罩、头罩、三层袜和双层橡胶手套。
核电站的结局?
福岛核事故发生十年后,本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计划,来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熔化的高放射性燃料、碎屑和废料。目前的技术还不够先进,无法减少这些放射性废料里的有物质。东京电力公司表示,现在需要拆除储水罐以便腾出核电站的空间,使工人们能够建造用于研究和储存熔化的燃料和碎屑的设施。
目前核电站内大约有50万吨固体放射性废料,包括受污染的碎屑和土壤、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废弃的水箱和废料。我们仍不清楚清理工作完成后,核电站会是什么样子。当地官员和居民表示,他们希望有一天这个建筑群能成为开放空间,可以让他们自由进出。这种愿景能否实现,或者何时实现,目前尚不得而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