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车险那么贵?
我们经常在各大论坛或者身边在英国工作过或留学过的人抱怨,英国的汽车保险费用太贵了。这是事实,尤其是19-25岁这个群体,汽车保险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一辆价值10000英镑的新车,如果你是这个年龄群的新手,初次缴纳的全保费用可高达9000英镑;一辆价值2000英镑的二手车,如果你的年龄在25岁以下,你需要支付的保费可能你购车的还要高。为什么英国的车险费用这么高呢?
英国汽车保险简介
英国是全球汽车保险业历史最悠久、市场最发达、汽车保险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英国,无保险驾驶上路属于犯罪行为,一旦被抓会受到法庭审判而留下案底,成为洗不掉的信用污点,对个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是汽车保险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保险单就诞生在这里。追溯ldquo;汽车保险rdquo;一词的起源,可以回溯至1896年,在当年英国苏格兰雇主保险公司发行的一份保险情报单上,刊登了ldquo;汽车保险费年率rdquo;,这是ldquo;汽车保险rdquo;这个词语有史的第一次露面。
但是直到现在,汽车保险行业仍然竞争激烈,在这个崇尚市场自由的国度,生存着大大小小的私有化保险企业,仅仅是从事汽车保险这一业务的企业,就多达上百家。
高度市场化的车险费率
英国的汽车保险有国家颁布的一的费率制度和原则,但已实现ldquo;把关,市场说了算rdquo;的市场环境,所以,各家保险公司都能够在总的制度和原则下,制定自己的费率细则,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而且,各家保险公司有权根据需要推出优惠的费率政策,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英国汽车保险根据车型和动力参数划分为不同等级。稍具规模的保险公司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数据库,可以查询到各个车型的出事故率,并根据出事故率划分车型的保险等级。
但是,等级并不是保费的唯一参考标准,英国的汽车保险遵行ldquo;随人随车rdquo;原则,在确定保费时,保险公司还会充分考虑到驾驶人的个人情况、车辆常用地区、车辆的用途以及车况等因素。一般保险公司通行的原则是,25岁以下的人,年龄越低,保费越贵;年龄相当的人,无赔付记录年限越长,保费越低;商用车保费高于私家车保费;繁华地区车辆保费高于人烟相对稀少的乡镇地区保费;新车或者车龄较老的车辆,保费越高。
另外,投保人的工作类型或者学习成绩、投保人是否结婚和育有子女、投保人上一年度车辆行驶里程、车辆是否安装等因素,也会影响保费。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车辆,这是目前英国各保险公司较流行的一种做法,就是在车辆投保时免费为该车安装一台仪器,该仪器可以较全面的监控个人开车习惯,如是否喜欢开快车、是否经常出现急加速急刹车、是否经常开夜车、是否经常开长途等。一般保险公司会向第三方仪器,并由第三方进行数据跟踪和分析,第三方的数据向所有保险公司有偿提供,这些数据,将成为下一年度投保时保险公司的重要参考依据。
行业竞争惨烈
英国有上百家汽车保险公司,但它的汽车保有量仅在3100万辆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以我国的相关数据来做对。2013年底的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37亿辆,但从事汽车保险业务的公司尚不足百家。要在有限的资源中分得一杯羹,英国各个保险公司都必须经历惨烈的优胜劣汰生存赛。
而且,尽管车险公司数量众多,但也存在着市场高度垄断的情况,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占据车险市场七成份额,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在英国有专门给老车提供保险的公司,有专门给留学生提供保险服务的公司,也有专门给25岁以下或者60岁以上保险行业通常定义为ldquo;高危人群rdquo;的人提供保险的公司,也有专门拣一般保险公司拒保保单的公司hellip;hellip;
严格立法打击车险灰色地带
昂贵的保险费用支出,让很多人头疼不已。因为保险企业在接受保单时,对个人提供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ldquo;自律rdquo;,保险公司官方或者车险较网并不负责核实个人信息实性,这为不法分子投机倒把提供了空间。2011年底时,英国媒体报道过两千多名华人汽车保险单作废的新闻,该事件的起因,就是不法汽车保险商利用保险公司管理漏洞以及外国留学生渴望更便宜保费的心理,通过篡改投保人个人信息以达到降低保费的目的。英国汽车保险费用与个人年龄、无事故记录、职业、停车场所等信息息息相关,汽车保险商以低折扣的保险广告吸引目标人群,在拿到他们的个人信息后,对部分资料加以篡改,再拿到保险公司官方上投保,以得到更低的。这种保险,投保人也能拿到正规的保单,但是一旦出险,保险公司会以个人提供虚假信息为由拒保。
犯罪分子通常选择留学生或者短暂逗留、对英国汽车保险制度不熟悉的人下手。因为英国对汽车保险有非常严格的立法,英国汽车保险合同法规定,投保人有责任和义务检查自己收到的保单信息与个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发现疑问应立即致电保险公司进行核实。保险经过严格细致的计算,一旦保险单被认为无效,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还会面临刑事诉讼和刑事罚款,并被记录在个人档案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车主们主观意愿上的造假行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