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青高原“边测边歌”
胡星在野外 胡星供图
“我们是高原上的测湖队,风餐露宿,风雨如晦;我们是高原上的测湖队,星辰月,一路相随……”昂扬的歌词伴着悠扬的旋律,配上在高原湖泊行船的画面,原创音乐短视频《高原测湖队》获得“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的最具创新视频奖。
该视频中歌曲的创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青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高原所)2014届博士生、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教师胡星。
“测湖工作很苦,但也很有趣。”胡星告诉科技报记者,在青高原所读博期间的测湖经历至今让他难以忘怀。
陷过车也遇到过狼群
2019年7月到8月,青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历时一个月,对青高原的色林错流域和羊卓雍错流域的多个湖泊进行了水质、湖泊沉积物等多项科学考察。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这些湖泊进行全面探测,获得了10个中大型湖泊的全面水深和水质数据,以及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高原测湖队》短视频的画面,就拍摄于这次科考现场。
高原气候多变,船到湖中间后,气候状态很不稳定,常会遇到风浪。胡星所在的“高原测湖队”,却从不畏惧,一路挺进。
“可可西里那边冰湖很多,我们要用一上午时间来凿开岸边的冰,到下午该岸的时候冰又结上了,这时我们就在船上凿,在营地的队友就在岸边凿,凿到晚上九十点钟差不多能岸。”胡星说,要是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就会被冻得浑身发抖。但是,上岸回到营地换了衣服,吃上留守队友做好的热乎饭的那一刻,一股暖流直抵心窝,幸福感无法言说。
在胡星看来,在野外进行科学考察要学会苦中作乐。最常见的困难是陷车,不小心遇上了,团队成员就一起把车挖出来,挖一夜都很正常,然后接着赶路,否则就不能按时赶到下一个适合扎营的地方。胡星和团队成员们还碰到过狼群,它们围着营地转悠了好几天,还好他们的司机师傅曾经追捕过羚羊盗猎分子,较有经验,开车带着他们驱赶了那些狼。
上大学时就开始组乐队
考察一个湖,一般需要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在湖边扎营生活的时光,是胡星快乐的科研经历,也是创作的灵感源泉。他说,跟着团队在野外科考时,做的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测量和采样工作,与平在实验室不同,能更切地接触到自然。
青高原是我国最主要的三大湖泊区之一,湖泊面积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50%以上。第一次青科考关于湖泊的资料仅限于近岸湖区,代表性不足,完整的水下地形测量基本没有,对可可西里区域的考察更是空白。而第二次青科考对可可西里地区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系的科学考察,首次获得了该区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质剖面等数据,钻取了截至目前最长的湖芯样本,填补了该区域湖泊基础地理信息的空白。
胡星的导师,就是第二次青科考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科考分队队长、青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导师团队的理念就是快乐科研。这份快乐中既有对科学探索的追求,也有对大自然的热爱。”胡星说。
胡星擅长谱曲和弹唱,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组乐队,自己写歌。创作青高原科考主题作品,是从遇到了擅长写诗和随笔的同门师弟陈浩开始的。陈浩作词、胡星谱曲,两个理工男,就这样把在高原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2017年,二人第一次合作,创作了一曲《纳木错》,这首歌唱出了理工男内心的柔软和细腻,也唱出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
现在,毕业多年的胡星和还在青高原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陈浩依旧创作热情不减。胡星最近正在创作歌曲《狂野》,创作背景是从到阿里夜兼程的赶路。“当时,我们差不多要走三天三夜,身体非常疲惫,但大家的心情都很放松。”胡星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