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父母陪伴睡觉的孩子更吗?

  据国外媒体报道,从分开睡到使用婴儿车,西方国家父母对如何抚养孩子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了吗?”这是初为父母的年轻夫妻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但是与婴儿分开睡觉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家庭观念,这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地域文化中,许多父母选择与宝宝同住一个房间,同睡一张床也是很正常的。

  这并不是各国年轻父母培养婴儿的唯一不同之处,从午睡时间计划、练习睡眠以及婴儿车生活方式等,不同父母心中的标准育儿法往往完全不同。

  通常和英国父母被建议至少在婴儿刚出生6个月里与婴儿同住一个房间,但很多人认为这仅是孩子上托儿所之前的一个短暂过渡。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婴儿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长,2016年研究人员对儿童与父母居住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居住情况涉及儿童与父母(其中之一或者父母俩人)同住一间房屋或是同睡一张床,该研究表明,在亚洲许多国家,儿童与父母同住一间房或同睡一张床的患病率很高,例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儿童与父母同住导致患病率达到70%以上,斯里兰卡和越南达到80%以上,关于非洲各床率的研究并不完整,但该情况非常普遍。

  印度班加罗尔市医生兼育儿顾问Demita Dutta称,尽管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儿童与父母同床睡眠在印度仍是一个传习惯,即使孩子在家庭里有自己的房间,一个四口之家有三间卧室,两个孩子和父母各一间,但通常情况下两个孩子会与父母睡在同一张床上。

  她说:“同床是减少婴儿夜间醒来负担的一种方法,我的女儿在我们的床边的摇摇床中睡觉,她可以一直睡到7岁,即使她停止了喂母,但女儿还是喜欢和我们睡在同一个房间里。”

  西方国家一些父母开始采用睡眠训练方法,其中最极端的方法是让婴儿自己“哭出来”,这样可使婴儿睡眠时间更长一些,父母就能拥有一些宝贵的休息时间,大利亚甚至出现资助的住宿睡眠学校,家长可以登记,到这里训练孩子睡眠。

  鼓励孩子较早生活与典型的西方个人文化相一致,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与孩子同床就像向他们妥协,鼓励他们继续依赖父母,但像Demita Dutta这样的集体心态的家长通常不这样认为,她说:“父母给孩子一些自信和,他们就会和你分开,他们不会永远跟着你。”

  文化因素不仅会影响婴儿的睡眠地点,还会影响他们何时入睡,以及睡眠时间长短。

  东京浦安市川医疗中心执行总裁Jun Kohyama和同事研究发现,本婴儿出生3个月后通常亚洲国家的婴儿午睡时间更少,这可能是因为本认为睡觉是一种懒惰的生活态度,这种成年人的生活观点在与婴儿一起生活时,悄然影响着婴儿的睡眠时间。

  同时,Jun Kohyama发现与白种人为主的国家相,亚洲国家的儿童往往睡得更晚,他认为父母想在晚上花时间陪伴孩子是部分原因,和家人同床共枕是本的一种文化规范,也可能是导致本儿童睡觉较晚的原因之一,他说:“对于父母而言,婴儿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尽管和英国一样,儿科学会建议父母和孩子同住一间房屋从而降低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发病率,但该机构警告年轻夫妻不要与婴儿同床同睡,因为同床同睡会增加患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

  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儿科教授拉希米·达斯曾研究过儿童与父母同床睡眠的健康性,他指出,当前缺少关于儿童与父母同床睡眠健康性主题的高质量研究,在没有吸烟、喝酒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儿童与父母同床睡眠是否会增大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病风险呢?目前我们并不知道同床睡眠是否确实增大了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

  关于该话题的研究大多来自于高收入国家,在这些国家,儿童与父母同室共寝现象并不常见,但是沿袭儿童与父母同室共寝习俗的低收入国家居民也存在全球较低的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病率。

  这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问题:当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人从地方引入这些传习俗时,也带来了较低的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病率,例如:居住在英国的巴基斯坦裔的家庭英国当地白种人家庭患猝死综合症的概率更低,尽管家庭中的母亲通常与婴儿同睡一张床。

  杜伦大学父母-婴儿睡眠实验室主管、人类学教授海伦·鲍尔说:“这种文化习俗与低猝死综合症发病率有关,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市生活的巴基斯坦裔母亲有更高的母哺养率,并且她们不太可能吸烟、喝酒,如果将婴儿放在一个单房间里睡觉,导致猝死综合症发病率的各种因素风险都会降低。”

  达斯称,他希望看到鼓励父母们与婴儿同睡,但要注意的是,同床而睡的人不应该吸烟、喝酒,也不应该太肥胖。这也是英国预防婴幼儿猝死的摇篮曲信托机构向那些希望与婴儿安全同睡的父母提出的建议。

  就像与婴儿睡在一张床上亲密无间一样,当父母在家里工作时,穿着宝宝装的婴儿也会让父母感到白天他们亲密无间。使用背带抱孩子不是一种新潮流,而是人类自古以来存在的事物,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婴儿车就开始流行起来,传的婴儿背带在西方国家某些地区并不常见,在世界地区,似乎有许多方式抱孩子,就像不同地域文化对抱孩子的方式存在差异。

  即便是不使用吊带抱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注意到抱起孩子和保持与孩子同步移动时,会产生瞬间镇静效果,本理化研究所脑科学中心Kumi Kuroda说:“父母凭直觉知道这种1-2赫兹之间有节奏运动能促使婴儿平静下来。”

  当Kumi Kuroda看到之前的研究时,发现相关数据来源于父母的记而不是实时生理测量,很难发现婴儿被抱时间和他们哭泣次数之间的任何关联,于是他开始研究抱婴儿的生理影响,她说:“我并不赞同之前的研究观点。”

  她研究发现抱着婴儿会使其心率降低,并减少婴儿哭泣次数,她说:“后续研究发现不用抱着婴儿,或者用婴儿车汽车座椅固定婴儿,以及抱婴儿时不用拍抚晃动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能让婴儿平静下来,但是两者结合起来使婴儿平静得更快。”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昼夜与父母密切接触是婴儿所期待的,在他们出生前几个月时间里,他们需要24小时被喂食,即使婴儿的生活开始形成昼夜节律,他们的睡眠在夜间逐渐稳定,他们至少在出生一年时间里经常醒来也是正常的,所以他们期待夜间突然醒来时能看到自己的父母陪伴。

  鲍尔说:“婴儿的生物学特征在几百年或者几千年里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我们的文化已发生巨大变化,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对婴儿和父母育儿方式的期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夜晚醒来是正常的”这一观念并不是西方国家年轻父母从家人、朋友和更广泛文化中获得的信息,鲍尔说:“我们已形成一种‘文化神话’,即婴儿不应该在半夜醒来。”

  事实上,婴儿半夜醒来对父母的身体带来严重影响,分娩不久的女性出现的睡眠紊乱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但是鲍尔称,试图“修复”婴儿的睡眠并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相反,直接支持父母更有可能改他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出现情绪抑郁的父母情绪正常的父母更容易影响婴儿的睡眠,鲍尔说:“我们认为应该纠正父母的想法,并且需要支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我和同事结合了婴儿睡眠信息资源,为年轻父母提供婴儿睡眠的准确信息。”

  上世纪50年代研究观点认为,婴儿长大一些“应该”能睡到天亮,该研究发现在伦敦居住的160个婴儿中,70%婴儿在3个月大时就开始“睡到天亮”。

  研究人员对“一觉到天亮”的定义是:午夜至凌晨5点之间的时段,父母没有因婴儿哭闹或大惊小怪而被吵醒,事实上,这远不是许多年轻父母所渴望的持续睡眠8小时,并且也不是婴儿在这段时间内进入深度睡眠。但无论如何,30%婴儿在该年龄没有睡得更久,有一半“一觉到天亮”的婴儿在1岁之后又会半夜醒来。

  即使在当今,许多关于婴儿睡眠的研究也只是针对全球人口中的一个特定群体,鲍尔说:“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研究都是针对西方国家的婴儿。”

  毫无疑问,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在如何照顾婴儿方式存在差异,但其内部文化理念也有很大差距,在西方国家,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让婴儿睡在自己房间里是最理想的,例如:一项调查显示,意大利父母认为与婴儿同室共寝是“不友好的”。

  个人情况对父母如何照顾孩子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特的方式来做事情,Kumi Kuroda说:“所有家庭情况均不相同,存在广泛的差异性,就我而言,我和四个孩子在一起睡,以适应白天远离他们的生活,我白天都在工作,如果晚上的时间不能陪伴孩子,那么对孩子太不公平了,留给他们的时间的太少了,即使在夜晚,也能很好地与孩子交流,这是正的亲子交流。”

  但是Kumi Kuroda指出,人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儿方法,而不是过于担心人如何做,我认为父母和婴儿可以互相适应,就像“探戈跳舞”一样。

  跳出西方国家思维模式的关键在于要清醒地认识到婴儿不是纵父母生活的,持集体观念的家长Demita Dutta说:“我们正需要的是,不要把婴儿看成是难以取悦的老板,他们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无助的小生命,我们必须悉心呵护他们。”(叶倾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